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心得 Reflection] 淨灘心得—海岸線的合韻 Beach Cleanup Reflection: The Harmonious Shoreline

 海岸線的合韻

這次淨灘活動,或許是我在僧大學僧期間的最後一次參與。回想起過去,僧大男眾的淨灘總是伴隨著雨水,而今天也不例外。然而,奇妙的是,當我們下車之後,雨停了,太陽從雲層中探出頭來。直到最後的大合照,我們才開始感受到雨滴的降臨。

每一次踏上淨灘之旅,我都不禁扮演著「我是英雄」、「我是救世主」的角色。好像只有將這片海灘完全清潔乾淨,才能對得起這個環境。我總是選擇那些少人涉足的角落,靜靜地撿拾著垃圾。然而,這次的淨灘活動人數眾多,每個地方都有人。於是,我開始觀察著周遭的環境,以及大家的行動。

海邊的垃圾含有水分,因此顯得格外沉重。裝袋之後,它們更加沉重。參加淨灘的成員多數是女眾法師和菩薩,而我突發奇想,利用廢棄的籃子和纜繩,將它們綁在一起,變成了可以拖著走的方式,更省力地運送垃圾到集中地。

每個人不必都做相同的事情,也不必一味地用蠻力執行。在做的過程中,停下來、放鬆一下、觀察環境的需求,也是一種不錯的淨灘方式。淨灘結束後,我們回到法鼓山,換上乾淨的衣服,一同享用午齋。這次的活動有一百多位來自不同單位的人,演修法師擔任淨灘回顧與心得分享的主持人。他將法師和行者菩薩們分派到各個居士菩薩的組別。我和演誓法師所在的組別有四位將近八十歲的男眾義工菩薩,以及兩位來自美國在台灣工作的肯比(Kanbe)和內森(Nathan)。

在大堂分享時,Kanbe分享道:這是他第一次來淨灘,這次淨灘令他印象深刻,因為大家一同團隊合作,勝過個人的孤軍奮戰。接著,這次淨灘的體驗也讓他思考,未來在消費時,應該如何為這個環境盡一份心力?

我認為演修法師主持分享的方式非常棒,值得我們學習。他讓每一個參加淨灘的法師和菩薩都有機會分享心得,營造出一種雖然不相識卻突然打成一片的氛圍。


淨灘,後會有期。


English was translated by Microsoft Copilot and edited by Yanqi.



Beach Cleanup Reflection: The Harmonious Shoreline

This beach cleanup event may well be my last during my monastic years at Sangha University. Reflecting on the past, beach cleanups at the monastery were always accompanied by rain, and today was no exception. However, as soon as we stepped out of the car, the rain ceased, and the sun peeked through the clouds. It wasn’t until the final group photo that we felt the raindrops once more.

Each time I embark on a beach cleanup, I find myself unintentionally playing the roles of “hero” and “savior.” It’s as if I must completely cleanse this stretch of beach to honor the environment. I often choose less frequented corners, quietly picking up trash. However, this time, the event drew a large crowd, and people were everywhere. So, I began observing the surroundings and everyone’s actions.

The beach trash, saturated with seawater, felt exceptionally heavy. Even after bagging it, the weight increased. 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female monastics and bodhisattvas. In a moment of inspiration, I repurposed discarded baskets and ropes, creating a more efficient way to transport the heavy bags—something akin to a makeshift sled.

Not everyone needs to perform the same tasks, nor should we rely solely on brute force. During the process, taking breaks, relaxing, and 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s needs can be just as effective. After the cleanup, we returned to Dharma Drum Mountain, changed into clean clothes, and shared a meal together. Over a hundred people from various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ed in this event. The venerable leading the reflection and sharing session ensured that every monastic and participant had a chance to express their insights, fostering a sense of camaraderie among strangers.

During the gathering, Kanbe shared that it was his first beach cleanup experience, leaving a profound impression. He appreciated the teamwork, which surpassed individual efforts. Furthermore, this cleanup experience prompted him to contemplate how he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mindful consumption.

I commend the venerable for facilitating the sharing session. It’s a model worth emulating—providing each participant with an opportunity to share their reflections, creating an unexpected sense of unity among unfamiliar faces.

Until the next beach cleanup, farewell to the shore.

2023年1月21日 星期六

[Note] 生命中的年三十夜

 

                                                    生命中的年三十夜 

每逢新春,寺院是怎麼過年的呢?

除夕夜,通常會由方丈和尚請大眾喝茶,一邊喝茶守歲、一邊閒話家常,稱為「茶話」,在一年的三十夜勉勵大眾「勇猛精進,慎勿放逸」;接著,在開春之際會拜懺,用意是「懺悔過去,迎接新年」,也就是「心靈上的除舊布新」。

在新的一年開始,藉由拜懺反省自己並改過,然後發願負起責任來。

聖嚴法師:從前中國大陸佛教的大寺院,習慣上過年時會更忙些。一般人忙著吃喝玩樂,而寺院裡年三十夜也就是「除夕夜」,不能睡覺,要「守歲」,由方丈和尚請大眾喝茶,一邊喝茶、一邊閒話家常,稱為「茶話」。在「茶話」中,方丈和尚會勉勵大家:「生命無常啊!一年的三十夜到了,我們每天也要準備『生命中的年三十夜』。一年的年三十夜是一定的,但每個人生命中的年三十夜卻隨時都可能到臨,如果不預先做好準備,跨出去第二年,又是另一生命的開始。」方丈和尚藉年三十夜的晚上,提醒大家「勇猛精進,慎勿放逸」,隨時隨地準備著「生命中的年三十夜」來臨。

拜懺,心靈上的除舊布新 

因為生命太短促了,一般出家人年三十夜不睡覺,整夜拜佛、打坐、拜懺或者念佛。有些信徒趕在年三十夜一過到寺廟裡「燒頭香」許願,又是新的一年開始。燒香許願並不是為了祈求榮華富貴,而是在心裡立下志願,今年就照著那心願去努力,佛菩薩自然會保佑你。許願的意思不是求佛菩薩給你什麼東西,而是自己在佛菩薩面前許願,由佛菩薩幫助你完成「願心」,這是信仰上的感應。

有的寺院在過年時還提供「修行」的機會,大家一起來「拜年懺」,拜三天,每天拜佛千回,叫「千佛懺」。在一年的開始拜懺,用意是「懺悔過去,迎接新年」,也就是「心靈上的除舊布新」。好好懺悔去年對不起人或對不起自己的地方,然後發願今年自己不論對人或對事,都要負起責任來。負責任的意思是,過去的種種行為,如果是對不起人的,今年要補償,對人家更好一些;去年對不起自己的地方,今年也要彌補,要更努力些。所以佛教的懺悔,並不是後悔的意思,一方面自己積極主動地對人好,一方面對不起自己時,或遭遇困難時不怨天尤人,隨時隨地承擔,不逃避應負的責任。中國佛教寺院過年時有這樣的精神。



撞鐘,重視生命的「關鍵時刻」

我在留學日本時,發現日本佛教的過年風俗也很好。日本佛寺在三十夜,每間寺院都會撞一○八下鐘,撞到第一○八下時正好是子夜。信徒到寺院聽撞鐘,聽一聲鐘聲,他們會誦佛號、念聲經文,或禮拜一下佛。

現代人忙!忙!忙!也許一年中他們沒到過寺廟,也沒做過什麼好事,但是在一年的最後時刻,一聽到鐘聲,就會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有的人坐在一邊靜靜地聽,有的人邊聽邊拜佛,也有的人邊聽邊誦佛號,這風俗滿好的。現在大半的日本人沒空去廟裡,他們看電視臺轉播或聽收音機播放大寺院撞鐘,他們聽得好歡喜,在歡喜中有份虔敬。

日本人將宗教精神參與融入過年氣氛中,第一○八下的鐘聲敲完,就會放煙火,人山人海好歡喜的景象出現,不管怎樣,去年都過了,新年的到來帶來無限希望。日本人對過年非常重視,也可以說是對於人生命過程的「關鍵時刻」非常重視。

年紀愈大,愈感覺時間過得飛快。以前我在年紀輕時,過了個年,好像要經過滿長的時間,另個年才會來,現在則好像昨天剛剛過年,今天又要過年了。而自己應該盡的責任,應該做的奉獻,應該有的成長都不夠,所以我勉勵自己能「更忙些」,盡自己的努力,對新的一年能多「爭取」一點時間;但不是向生命爭取時間,而是不讓生活中的每分每秒「空過」。




沒事,忙人時間最多 

我常說:「忙人時間最多。」如果能好好規畫時間,忙人完成的工作將更多些。一般人常常是一忙就變成「慌」、「亂」、「煩」,而且還「躁」。我在忙時學習著不慌不亂,不煩不躁,原因是不要有太多的得失心,我不以為某樣事,非得做完、做好不可,或者我做完了後會得到什麼功德。我只是把生命中每段時間過得充實,但絕不是茫然、空虛、緊張地窮忙。我常說:「工作要趕不要急,要忙不要亂;身體要鬆不要緊;心裡要寬大不要收縮;眼光隨時看到的是全世界,所考慮到的是眾生。」這樣自己就「沒事了!」也叫做「無事忙」。因此我希望明年能好好規畫自己的時間,不僅僅是一年的時間,而是每天的時間都要好好地運用,隨時隨地準備「生命中的年三十夜」。

Ref: 人生雜誌366期 p.22 生命中的年三十夜

www.ddc.com.tw/pub/detail.php?id=5129

2021年2月17日 星期三

[心得] 佛畫-話佛•話僧

 從來沒想過畫畫這件事會在我的人生中再次出現。

從小就沒有美術細胞的我,小學畢業後再也沒拿起畫筆,以為這輩子不會再畫畫了,殊不知出家後竟然要畫佛畫!

出家心行的課,僧大教務處邀請黃俞寧菩薩來教授佛畫。畫佛像跟出家心行到底有什麼關係?聽說學習藝術創作可以培養慈悲心,真的是如此嗎?心裡仍有許多聲音...…

隨著俞寧老師分享她透過佛畫修行的歷程,其實是單純地為感恩「佛法僧」三寶而創作,自己心裡抗拒的聲音竟也慢慢地淡化,對於「畫不好」、「畫不像」這樣內心的恐懼仍然如蜘蛛絲般地纏縛著自己的心。「畫畫是沒有標準的,大家可以隨著自己想要的方式創作,不畫也可以。」俞寧老師的這句話輕輕地撥開了蜘蛛絲,原來「我」一直被所謂的「標準」束縛著,活在他人的標準裡作繭自縛。

不知道為什麼畫畫與培養慈悲心有關?就試試看吧!反正試了才知道會怎麼樣。在忙碌的課程作業與隨眾作息的日常中,再找出一點點的時間靜下心來–畫佛。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幅練習的是法鼓山的「開山觀音」,合掌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三稱後,下筆描圖;隨著從光桌上透出來的線條,一筆一畫的過程,心隨之慢慢地靜下來。從大範圍的輪廓,到細部的紋路,心也隨之越來越細,要自己停筆不要再繼續畫下去的恐懼念頭,不斷地冒出來……不管它,繼續回到筆尖的專注。原來,畫畫的過程也是禪修,清楚地跟著線條描畫,是觀;放下心裡浮起的念頭,是止。

「開山觀音變成黑面媽祖了!」雖然跟原來的開山觀音不像,但這是演期畫的開山觀音。老師引導演期觀察明暗的部分,凸顯暗與亮的部分,讓觀音像更有立體感。

「要加上一點顏色嗎?」這個問題讓演期想了很久,心裡覺得單純白描的黑面觀音好像也可以,但似乎又少了一點什麼……於是拿起水色筆大膽地畫下去。完成時,心裡似乎放下了點什麼,有一種淡淡的歡喜,這是演期睽違二十多年後的第一幅作品。

圖:釋演期/繪



「若諸菩薩能與如是觀行相應,於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前,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幅練習的主題是「僧」。看到俞寧老師畫的長鬍子的觀音聖像,想到聖嚴師父在日本留學時,房間裡掛的那幅「吳道子觀音像」(現在掛於美國東初禪寺),當時提醒師父常常回到初發心。話僧,演期覺得出家最重要的,就是出家的初發心,練習「於諸法中不生二解」;畫僧,該怎麼做,就怎麼做。消融自我,隨緣努力,眾生需要什麼,不會就去學,會就去做。


圖:釋演期/繪


2020年6月1日 星期一

[心得] 僧伽大學教務專題:《楞嚴經》耳根圓通法門—〈耳根圓通—從聽到覺〉



      李治華教授為僧大學生講授《楞嚴經》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主要是以觀念、理論為主,搭配電影情節講解經義的內涵,讓聽者更易入心體會。李教授分享: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修行次第是從聽無聲之聲,到反聞聞自性;從入流亡所到生滅既滅,寂滅現前。脈絡嚴謹,層次分明,亦很適合於生活中運用。

      聖嚴師父曾開示:「佛法的修行重視解行並重,佛法的觀念方法要能夠用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佛法離開了實踐,是沒有生命力的。」因此修行貴在日用中體會與實踐,除了佐證佛法的觀念與理論確如經典所云之真實不虛,亦可增長修行的信心;此外方法與身心狀態配合時,會產生不同層次的變化,這實際的體驗,亦有助於宗教師分享佛法時,更能清楚掌握脈落。

      耳根圓通法門的第一步從聽聲音放鬆開始,藉由溪水聲、海潮聲、山林風動、蟲鳴鳥叫聲,刺激聽覺,感受聽覺,讓緊繃的神經、散亂的心緣在所聆聽的聲音上,隨著規律的聲,體驗身心漸漸放鬆下來的過程。演期還沒學佛之前,常常在房間裡聽自然或水晶音樂,什麼也不想,就單純坐在椅子上聽著,不久便讓忙碌而緊繃的身心放鬆下來,是一個相當好用的放鬆法。

      學佛後,常親近淡水分會,每逢晚上的禪坐共修,恰是學生晚自習放學的時間,往來的車流與人潮紛來沓至,隔著一道落地窗,擾動著共修行者的心湖。剛開始加入共修時,每每昏沉或覺照力不夠,便會被外面的突來的車聲嚇醒。方法逐漸熟練後,那些車聲、人聲變成了背景,知道而不受干擾,甚至可藉干擾來讓自己清楚方法。在車水馬龍吵雜的環境下,淡水分會的菩薩們凝聚道心以安定的修行,直顯不必遠離塵囂覓清淨處,處處皆是用功的道,「十字街頭好修行,一切音聲都能成為修行的助緣。」

      進入僧大的團體生活,有些同學因習慣不同,不適應與他人同寮共寢。此時也是練 習耳根圓通法門的機會—告訴自己要睡覺了,從放鬆身體開始,身體隨著呼吸進 出,放鬆下沉,聆聽著環境的聲音,寮友此起彼落的打呼聲,窗外蟲鳴蛙叫聲,漸 漸變成了背景,就如吸音板,沒有刻意要聽什麼,聲音單純是聲音,不給名字形容 比較,單純地聽到,但心不對聲音反應,持續放鬆,漸漸地就睡著了。

      從聽到覺—演期研究聽力與聲音十幾年,從研究所到工作幾年,研究聽力損失者的 聽力保健、開發聽力輔具、正常人的聽力保護裝置等。近幾年學佛修行之後,漸漸 發現,實際上聽「覺」的能力並不會隨著年齡而退化,從小到大,從此生到來生, 能夠「覺」的能力並沒有消失過,只需透過耳根圓通法門的修持,來找到那人人本 具、不生不滅的「覺」性。



2020年5月31日 星期日

[Note] 僧大男眾二年級書法禪期末成果呈現報導—是書法也是佛法 練字也鍊心



僧伽大學二年級男眾學僧,於五月二十六日下午在第三大樓401教室,舉行書法禪期末成果呈現。幾位學僧法師表示,回憶起小學時期的書法課,都只為了交作業而寫書法;想不到出家後,還要學書法。但是在蘇益清老師的循循善誘下,法師們對自己寫的字喜出望外,感謝老師一年來的諄諄教導,並且發願未來仍要持續練習。
上學期的書法禪課程,蘇益清老師教授了基礎書法常識、基本運筆練習、簡單字形架構講解、國學知識等;下學期課程開始,老師根據每位法師書法運筆的特性,與法師們個別的意願進行分帖媒合,字帖分別為歐體字(歐陽詢)、魏碑、顏體字(顏真卿)。學期課程中,老師以古代祖師大德的金句作為練習字帖的內容,同時教授歐、魏、顏體字的運筆與結構技巧。老師說書法技巧只占其中一部分,重要的是自己與字帖能夠相應,就能夠展現出其中的精神與韻味。
二年級演漸法師的作品「人生在世,緣本無常。」想跟大家分享因緣本無常的道理;演保法師原本發願寫一幅《心經》,但因緣不具足,就先讓自己「心無罣礙」。演端法師表示「寂滅為樂」送禮自用兩相宜,這輩子能夠體驗到這四個字就是人生最樂;演期法師以「衣食中無道心,道心中有衣食。」提醒自己回到修行的初發心。演功法師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表示他學習大行普賢菩薩的精神;「苦海常作度人舟」演究法師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在一場音樂會上聽到的佛曲歌詞,那時的他,在人生苦海中感受到佛菩薩的溫度,也以此期勉自己帶給大眾溫暖。「春花秋月夏杜鵑,冬雪寂寂溢清寒」演可法師表示這是日本曹洞宗祖師道元禪師的詩偈,禪如此平常,又無法用言語形容;演根法師以 聖嚴師父「虛空有盡,我願無窮」勉勵自己,雖然目前還在學習,持續地發小小的願,以期與大眾共同成就大大的願。來自俄羅斯的演要法師,目前只學了三年中文,書法也是這一年才開始學習,法師寫的「應無所住」讓老師和所有法師們都感到很訝異與讚嘆,就連遠在俄羅斯的老菩薩看到照片時也表示喜歡,希望把這幅字裱框起來掛在家裡。
經過短短幾個月的分帖練習,成果展當天,蘇益清老師對法師們的表現感到驚喜,表示法師們的作品相當好!蘇老師鼓勵法師們,未來若有意願繼續練習書法,老師樂意持續地指導,歡迎大家一起來寫書法 ,練字也鍊心。
圖:釋演禧/攝

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心得] 新年新希望:許個好願,讓它實現!! 如何實現?!

新年新希望!! 許個好願,讓它實現!! 
在新的一年,許多人都會為自己許下新年新希望,年底回頭來檢視,是否朝著這個願望前進?

根據美國斯克蘭頓大學(University of Scranton)的研究和統計大腦研究所(Statistic Brain)收集的數據顯示,只有8%許下新年願望的人最終能夠實現。

如何實現?!

參考BBC News(中文)的報導—實現新年願望的幾個簡單方法,演期加入一 些佛法的觀念,整理如下:

1. 設立
具體的小願
    當我們圓滿一個小願之後,產生一些信心,作為圓滿下一個願的資糧。
2. 寫下來並告訴別人
    寫下來,幫助自己時時提醒自己;告訴別人,我們的夥伴會不時地提醒我們回到我們的心願上。
3. 尋找一起修行的夥伴

    初發心學佛的我們,常常會懈怠、會退心,一起共修精進的師兄弟彼此切磋與砥礪;隨著大家一同共修,也可以省下不少力氣,更沒有機會偷懶。
4. 體驗挫敗與觀察因緣

    初學佛,對身心狀況不熟悉,環境的因緣也不斷在變化,遇到逆境時,學習觀察自己的身心反應,體驗它,不與它互動;隨著因緣變化,彈性地微調自己的心願,仍不偏離大方向。因緣有,要努力;自性空,不執著。
5. 與長遠的大悲願相同方向

    對於未來的規劃積極準備,而活在當下步步踏實地學習。

檢視演期2019年的心願:每一個項目都有做,前4項沒有數量化具體的目標,比較難檢視是否滿願;第5項:I wish to read ten books of Master Shenyen.
這一項目前演期的因緣(練習隨眾作息)所以尚無法實現得很徹底,擬定調整成每兩個月一篇 聖嚴師父著作的讀書心得。

學習地藏菩薩的精神:練習不斷地為眾生發願,不是發空願,而是—許小願漸漸成就大願,許好願慢慢實現悲願。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1〈4 閻浮眾生業感品〉:「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于今,度脫眾生,
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CBETA 2019.Q3, T13, no. 412, p. 781b26-c1)



2020的心願
1. 隨眾作息:過堂準時、早晚課、11點前躺上床。
2. 每兩個月一篇 聖嚴師父著作的讀書心得。
3. 每個月大悲懺20卷。
4. 每個月練習書法20張。
5. 背誦功課:楞嚴咒、毘尼日用、佛遺教經、沙彌律儀。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Note] 憨山大師警眾句


示眾
《憨山老人夢遊全集》卷4:「近來諸方少年有志參禪者多及乎相見,都是顛倒。漢以固守妄想為話頭,以養懶惰為苦功,以長我慢為孤高,以弄唇舌為機[A1]鋒,以執愚痴為向上,以背佛祖為自是,以恃黠慧為妙悟故。每到叢林,身業不能入眾口意不能和眾,縱情任意,三業不修,以禮誦為下劣,以行門為賤役,以佛法為冤家,以套語為[A2]己見。縱有能看話頭做工夫者,先要將心覓悟,故蒲團未穩,瞌睡未醒,夢也未夢見在,即自負貢高走見善知識,說玄說妙,呈悟呈解,便將幾句沒下落,胡說求印正。若是有緣,遇明眼善知識,即為打破[A3]窠臼,可謂大幸若是,不幸撞見拍盲禪將冬瓜印子一印便斷,送入外道邪坑,墮落百千萬劫,無有出頭之時,豈非可憐愍者哉?此等愚痴之輩,自失正因,又遭邪毒,縱見臨濟德山,亦不能解其迷執,豈不為大可憐愍者哉?禪門之弊,一至於此,諦觀從上古人決不是這等,但看百丈侍馬祖每在田中作活,如插鍬子野鴨子公案,便是真實勘驗工夫處。以此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誡、楊岐之事。慈明二十餘年行門親摻執事,百千辛苦未嘗憚勞,故得光明碩大,照耀今古,若懶融之負米,黃梅之碓房,歷觀古人無一不從辛苦中來,何其今之少年纔入叢林,便以參禪為向上只圖端坐現成受用,袖手不展,一艸不拈,如此薄福,絕無慚愧之心。縱有妙悟,只成孤調,絕無人天供養,況無真實修行,虛消信施,甘墮沉淪者乎?若是真實為生死漢子,當觀本師釋迦文佛於三千大千世界無有如芥子許,不是為求菩提捨頭目髓腦處。如此當發勇猛拼捨一條窮性命將這一具臭骨頭布施十方,供養大眾,一切行門,苦心操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若於日用六根門頭頭頭透過,便得法法解脫。古人云:從緣入者相應疾。如此用心,三十年不改,縱不悟道,再出頭來,定是頂天立地漢子也。老人以此示之,遍告同參。」(CBETA 2019.Q3, J22, no. B116, pp. 769c05-770a6)

[A1]:鋒【CB】,鋒【嘉興】
[A2]:己【CB】,巳【嘉興】
[A3]:窠【CB】【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