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Not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Not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2月3日 星期二

[Note] 心理有軌-吾聊有聊Podcast訪談



僧大畢業後,演期在台灣辦理美國宗教師簽證並支援水陸法會的期間,受邀了幾集吾聊有聊的podcast訪談,以聽力保健聽覺聲音和禪修為主題。
雖然自己覺得還可以再更好,不過也算是從在家到出家的一段心得分享的紀錄。
連結如下:
從「聽」到「覺」的修行之路
聽見的幸福,不再雞同鴨講
清淨「梵唄」的修行之道
用心聽也能得解脫~耳根圓通的修行智慧


2024年9月30日 星期一

[Note] 2020-2024演期投稿的文章

 

2020年-2024年演期投稿法鼓文苑的文章

聖嚴師父鼓勵學僧,在學習時期多練習寫文章記錄自己的修行心得,也可以練筆。所以演期在僧大學習期間,就透過寫文章來抒發同時也在整理自己出家修行的心路歷程。
整理下來,這幾天竟也寫了不少東西!

  1. 釋演期(2020),「一場三十多天的禪七」,法鼓文苑11期,第64-68頁,法鼓僧伽大學
  2. 釋演期(2020),「耳根圓通,從聽到覺」,法鼓文苑11期,第126-127頁,法鼓僧伽大學
  3. 釋演期(2020),「練字也鍊心」,法鼓文苑11期,第132-133頁,法鼓僧伽大學
  4. 釋演期(2021),「話佛.話僧」,法鼓文苑12期,第71-72頁,法鼓僧伽大學
  5. 釋演期(2021),「人生是來還願、受報與發願」,法鼓文苑12期,第110-111頁,法鼓僧伽大學
  6. 釋演期、釋演保、釋演究、釋寬融(2022),「二十一世紀漢傳禪佛教的消融性、適應性與包容性」,法鼓文苑13期,第11-14頁,法鼓僧伽大學
  7. 釋寬融,釋演期(2022),「《楞嚴經》與飲食男女」,法鼓文苑13期,第60-63頁,法鼓僧伽大學
  8. 釋演期(2022),「我與我們—調整口味,從是非中解脫」,法鼓文苑13期,第132-137頁,法鼓僧伽大學
  9. 釋演期(2023),「練習無住生心的淨灘」,法鼓文苑第14期,第24-26頁,法鼓僧伽大學
  10. 釋演期(2023),「今對佛前求懺悔」,法鼓文苑第14期,第52-53頁,法鼓僧伽大學
  11. 釋演期(2024),「回到當下,融入當地生活」,法鼓雜誌9月號,第417期,第4頁,法鼓文化
  12. 釋演期(2024),「禪七圓滿日午後的一個夢」,法鼓文苑15期,第80頁,法鼓僧伽大學
  13. 釋智順(2024),「寫在遇見憤怒之後......」,法鼓文苑15期,第87頁,法鼓僧伽大學


2023年1月21日 星期六

[Note] 生命中的年三十夜

 

                                                    生命中的年三十夜 

每逢新春,寺院是怎麼過年的呢?

除夕夜,通常會由方丈和尚請大眾喝茶,一邊喝茶守歲、一邊閒話家常,稱為「茶話」,在一年的三十夜勉勵大眾「勇猛精進,慎勿放逸」;接著,在開春之際會拜懺,用意是「懺悔過去,迎接新年」,也就是「心靈上的除舊布新」。

在新的一年開始,藉由拜懺反省自己並改過,然後發願負起責任來。

聖嚴法師:從前中國大陸佛教的大寺院,習慣上過年時會更忙些。一般人忙著吃喝玩樂,而寺院裡年三十夜也就是「除夕夜」,不能睡覺,要「守歲」,由方丈和尚請大眾喝茶,一邊喝茶、一邊閒話家常,稱為「茶話」。在「茶話」中,方丈和尚會勉勵大家:「生命無常啊!一年的三十夜到了,我們每天也要準備『生命中的年三十夜』。一年的年三十夜是一定的,但每個人生命中的年三十夜卻隨時都可能到臨,如果不預先做好準備,跨出去第二年,又是另一生命的開始。」方丈和尚藉年三十夜的晚上,提醒大家「勇猛精進,慎勿放逸」,隨時隨地準備著「生命中的年三十夜」來臨。

拜懺,心靈上的除舊布新 

因為生命太短促了,一般出家人年三十夜不睡覺,整夜拜佛、打坐、拜懺或者念佛。有些信徒趕在年三十夜一過到寺廟裡「燒頭香」許願,又是新的一年開始。燒香許願並不是為了祈求榮華富貴,而是在心裡立下志願,今年就照著那心願去努力,佛菩薩自然會保佑你。許願的意思不是求佛菩薩給你什麼東西,而是自己在佛菩薩面前許願,由佛菩薩幫助你完成「願心」,這是信仰上的感應。

有的寺院在過年時還提供「修行」的機會,大家一起來「拜年懺」,拜三天,每天拜佛千回,叫「千佛懺」。在一年的開始拜懺,用意是「懺悔過去,迎接新年」,也就是「心靈上的除舊布新」。好好懺悔去年對不起人或對不起自己的地方,然後發願今年自己不論對人或對事,都要負起責任來。負責任的意思是,過去的種種行為,如果是對不起人的,今年要補償,對人家更好一些;去年對不起自己的地方,今年也要彌補,要更努力些。所以佛教的懺悔,並不是後悔的意思,一方面自己積極主動地對人好,一方面對不起自己時,或遭遇困難時不怨天尤人,隨時隨地承擔,不逃避應負的責任。中國佛教寺院過年時有這樣的精神。



撞鐘,重視生命的「關鍵時刻」

我在留學日本時,發現日本佛教的過年風俗也很好。日本佛寺在三十夜,每間寺院都會撞一○八下鐘,撞到第一○八下時正好是子夜。信徒到寺院聽撞鐘,聽一聲鐘聲,他們會誦佛號、念聲經文,或禮拜一下佛。

現代人忙!忙!忙!也許一年中他們沒到過寺廟,也沒做過什麼好事,但是在一年的最後時刻,一聽到鐘聲,就會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有的人坐在一邊靜靜地聽,有的人邊聽邊拜佛,也有的人邊聽邊誦佛號,這風俗滿好的。現在大半的日本人沒空去廟裡,他們看電視臺轉播或聽收音機播放大寺院撞鐘,他們聽得好歡喜,在歡喜中有份虔敬。

日本人將宗教精神參與融入過年氣氛中,第一○八下的鐘聲敲完,就會放煙火,人山人海好歡喜的景象出現,不管怎樣,去年都過了,新年的到來帶來無限希望。日本人對過年非常重視,也可以說是對於人生命過程的「關鍵時刻」非常重視。

年紀愈大,愈感覺時間過得飛快。以前我在年紀輕時,過了個年,好像要經過滿長的時間,另個年才會來,現在則好像昨天剛剛過年,今天又要過年了。而自己應該盡的責任,應該做的奉獻,應該有的成長都不夠,所以我勉勵自己能「更忙些」,盡自己的努力,對新的一年能多「爭取」一點時間;但不是向生命爭取時間,而是不讓生活中的每分每秒「空過」。




沒事,忙人時間最多 

我常說:「忙人時間最多。」如果能好好規畫時間,忙人完成的工作將更多些。一般人常常是一忙就變成「慌」、「亂」、「煩」,而且還「躁」。我在忙時學習著不慌不亂,不煩不躁,原因是不要有太多的得失心,我不以為某樣事,非得做完、做好不可,或者我做完了後會得到什麼功德。我只是把生命中每段時間過得充實,但絕不是茫然、空虛、緊張地窮忙。我常說:「工作要趕不要急,要忙不要亂;身體要鬆不要緊;心裡要寬大不要收縮;眼光隨時看到的是全世界,所考慮到的是眾生。」這樣自己就「沒事了!」也叫做「無事忙」。因此我希望明年能好好規畫自己的時間,不僅僅是一年的時間,而是每天的時間都要好好地運用,隨時隨地準備「生命中的年三十夜」。

Ref: 人生雜誌366期 p.22 生命中的年三十夜

www.ddc.com.tw/pub/detail.php?id=5129

2020年5月31日 星期日

[Note] 僧大男眾二年級書法禪期末成果呈現報導—是書法也是佛法 練字也鍊心



僧伽大學二年級男眾學僧,於五月二十六日下午在第三大樓401教室,舉行書法禪期末成果呈現。幾位學僧法師表示,回憶起小學時期的書法課,都只為了交作業而寫書法;想不到出家後,還要學書法。但是在蘇益清老師的循循善誘下,法師們對自己寫的字喜出望外,感謝老師一年來的諄諄教導,並且發願未來仍要持續練習。
上學期的書法禪課程,蘇益清老師教授了基礎書法常識、基本運筆練習、簡單字形架構講解、國學知識等;下學期課程開始,老師根據每位法師書法運筆的特性,與法師們個別的意願進行分帖媒合,字帖分別為歐體字(歐陽詢)、魏碑、顏體字(顏真卿)。學期課程中,老師以古代祖師大德的金句作為練習字帖的內容,同時教授歐、魏、顏體字的運筆與結構技巧。老師說書法技巧只占其中一部分,重要的是自己與字帖能夠相應,就能夠展現出其中的精神與韻味。
二年級演漸法師的作品「人生在世,緣本無常。」想跟大家分享因緣本無常的道理;演保法師原本發願寫一幅《心經》,但因緣不具足,就先讓自己「心無罣礙」。演端法師表示「寂滅為樂」送禮自用兩相宜,這輩子能夠體驗到這四個字就是人生最樂;演期法師以「衣食中無道心,道心中有衣食。」提醒自己回到修行的初發心。演功法師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表示他學習大行普賢菩薩的精神;「苦海常作度人舟」演究法師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在一場音樂會上聽到的佛曲歌詞,那時的他,在人生苦海中感受到佛菩薩的溫度,也以此期勉自己帶給大眾溫暖。「春花秋月夏杜鵑,冬雪寂寂溢清寒」演可法師表示這是日本曹洞宗祖師道元禪師的詩偈,禪如此平常,又無法用言語形容;演根法師以 聖嚴師父「虛空有盡,我願無窮」勉勵自己,雖然目前還在學習,持續地發小小的願,以期與大眾共同成就大大的願。來自俄羅斯的演要法師,目前只學了三年中文,書法也是這一年才開始學習,法師寫的「應無所住」讓老師和所有法師們都感到很訝異與讚嘆,就連遠在俄羅斯的老菩薩看到照片時也表示喜歡,希望把這幅字裱框起來掛在家裡。
經過短短幾個月的分帖練習,成果展當天,蘇益清老師對法師們的表現感到驚喜,表示法師們的作品相當好!蘇老師鼓勵法師們,未來若有意願繼續練習書法,老師樂意持續地指導,歡迎大家一起來寫書法 ,練字也鍊心。
圖:釋演禧/攝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Note] 憨山大師警眾句


示眾
《憨山老人夢遊全集》卷4:「近來諸方少年有志參禪者多及乎相見,都是顛倒。漢以固守妄想為話頭,以養懶惰為苦功,以長我慢為孤高,以弄唇舌為機[A1]鋒,以執愚痴為向上,以背佛祖為自是,以恃黠慧為妙悟故。每到叢林,身業不能入眾口意不能和眾,縱情任意,三業不修,以禮誦為下劣,以行門為賤役,以佛法為冤家,以套語為[A2]己見。縱有能看話頭做工夫者,先要將心覓悟,故蒲團未穩,瞌睡未醒,夢也未夢見在,即自負貢高走見善知識,說玄說妙,呈悟呈解,便將幾句沒下落,胡說求印正。若是有緣,遇明眼善知識,即為打破[A3]窠臼,可謂大幸若是,不幸撞見拍盲禪將冬瓜印子一印便斷,送入外道邪坑,墮落百千萬劫,無有出頭之時,豈非可憐愍者哉?此等愚痴之輩,自失正因,又遭邪毒,縱見臨濟德山,亦不能解其迷執,豈不為大可憐愍者哉?禪門之弊,一至於此,諦觀從上古人決不是這等,但看百丈侍馬祖每在田中作活,如插鍬子野鴨子公案,便是真實勘驗工夫處。以此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誡、楊岐之事。慈明二十餘年行門親摻執事,百千辛苦未嘗憚勞,故得光明碩大,照耀今古,若懶融之負米,黃梅之碓房,歷觀古人無一不從辛苦中來,何其今之少年纔入叢林,便以參禪為向上只圖端坐現成受用,袖手不展,一艸不拈,如此薄福,絕無慚愧之心。縱有妙悟,只成孤調,絕無人天供養,況無真實修行,虛消信施,甘墮沉淪者乎?若是真實為生死漢子,當觀本師釋迦文佛於三千大千世界無有如芥子許,不是為求菩提捨頭目髓腦處。如此當發勇猛拼捨一條窮性命將這一具臭骨頭布施十方,供養大眾,一切行門,苦心操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若於日用六根門頭頭頭透過,便得法法解脫。古人云:從緣入者相應疾。如此用心,三十年不改,縱不悟道,再出頭來,定是頂天立地漢子也。老人以此示之,遍告同參。」(CBETA 2019.Q3, J22, no. B116, pp. 769c05-770a6)

[A1]:鋒【CB】,鋒【嘉興】
[A2]:己【CB】,巳【嘉興】
[A3]:窠【CB】【嘉興】



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

[Note] 順治皇帝讚僧詩

順治皇帝讚僧詩
-順治皇帝-


天下叢林飯似山,鉢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肩難!
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這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不如不來又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
悲歡離合多勞慮,何日清閒誰得知?
若能了達僧家事,從此回頭不算遲。
世間難比出家人,無憂無慮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皆因宿世種菩提;
個個都是真羅漢,披搭如來三等衣。
金烏玉兔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局棋。
禹開九州湯放桀,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
黃袍換得紫袈裟,只為當時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討幾時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與萬秋。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Chan Note] 五事俱足


五事俱足
(1)已種上品善根,出世和大乘善根
(2)已清淨諸障,學習滅煩惱之法
(3)已成熟相續,慚愧、懺悔、感恩、迴向心
(4)已多修勝解, 信因果、明因緣,勝解空性義理
(5)已能積集上品福德智慧資糧。

《解深密經》卷2〈5 無自性相品(二)〉:「若諸有情已種上品善根、已清淨諸障、已成熟相續、已多修勝解,已能積集上品福德、智慧資糧,彼若聽聞如是法已,於我甚深密意言說,如實解了,於如是法,深生信解,於如是義,以無倒慧,如實通達。[5]依此通達善修習故,速疾能證最極究竟;亦於我所深生淨信,知是如來、應、正等覺於一切法現正等覺。」(CBETA 2021.Q4, T16, no. 676, p. 695b15-22)[5]:依【大】,於【宋】【元】【明】【宮】


《解深密經疏》卷5於是經中若諸有情[A7]已種上品善根[A8]已清淨諸鄣[A9]已成熟相續[A10]已多脩勝解[A11]已能積集上品福德智慧資粮」(CBETA 2021.Q2, X21, no. 369, p. 275c5-7 // R34, p. 791a8-10 // Z 1:34, p. 396a8-10)

《印度佛教思想史》:「《解深密經》說:「已種上品善根,已清淨諸障,己成熟相續,已多修勝解,已能積集上品福德智慧資糧」——五事具足的根性,聽了第二時教的:「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能夠深生信解,如實通達,速疾能證最極究竟。」(CBETA 2021.Q4, Y34, no. 32, p. 369a9-12)

《華雨集(五)》解深密經謂五事具足之人聞一切皆空即悟實相。」(CBETA 2021.Q2, Y29, no. 29, p. 96a11-12)

參考
1. 中道佛學會成佛之道第九十一講,如源法師主講投影片。
2. http://www.kyba.org.tw/board/upload/2012051114185121925-14817.pdf
3. http://www.buddhismmiufa.org.hk/Courses/Shi%20Kairen%205.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