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 星期二
2024年9月30日 星期一
[Note] 2020-2024演期投稿的文章
2020年-2024年演期投稿法鼓文苑的文章
- 釋演期(2020),「一場三十多天的禪七」,法鼓文苑11期,第64-68頁,法鼓僧伽大學
- 釋演期(2020),「耳根圓通,從聽到覺」,法鼓文苑11期,第126-127頁,法鼓僧伽大學
- 釋演期(2020),「練字也鍊心」,法鼓文苑11期,第132-133頁,法鼓僧伽大學
- 釋演期(2021),「話佛.話僧」,法鼓文苑12期,第71-72頁,法鼓僧伽大學
- 釋演期(2021),「人生是來還願、受報與發願」,法鼓文苑12期,第110-111頁,法鼓僧伽大學
- 釋演期、釋演保、釋演究、釋寬融(2022),「二十一世紀漢傳禪佛教的消融性、適應性與包容性」,法鼓文苑13期,第11-14頁,法鼓僧伽大學
- 釋寬融,釋演期(2022),「《楞嚴經》與飲食男女」,法鼓文苑13期,第60-63頁,法鼓僧伽大學
- 釋演期(2022),「我與我們—調整口味,從是非中解脫」,法鼓文苑13期,第132-137頁,法鼓僧伽大學
- 釋演期(2023),「練習無住生心的淨灘」,法鼓文苑第14期,第24-26頁,法鼓僧伽大學
- 釋演期(2023),「今對佛前求懺悔」,法鼓文苑第14期,第52-53頁,法鼓僧伽大學
- 釋演期(2024),「回到當下,融入當地生活」,法鼓雜誌9月號,第417期,第4頁,法鼓文化
- 釋演期(2024),「禪七圓滿日午後的一個夢」,法鼓文苑15期,第80頁,法鼓僧伽大學
- 釋智順(2024),「寫在遇見憤怒之後......」,法鼓文苑15期,第87頁,法鼓僧伽大學
2023年1月21日 星期六
[Note] 生命中的年三十夜
生命中的年三十夜
每逢新春,寺院是怎麼過年的呢?
除夕夜,通常會由方丈和尚請大眾喝茶,一邊喝茶守歲、一邊閒話家常,稱為「茶話」,在一年的三十夜勉勵大眾「勇猛精進,慎勿放逸」;接著,在開春之際會拜懺,用意是「懺悔過去,迎接新年」,也就是「心靈上的除舊布新」。
在新的一年開始,藉由拜懺反省自己並改過,然後發願負起責任來。
拜懺,心靈上的除舊布新
因為生命太短促了,一般出家人年三十夜不睡覺,整夜拜佛、打坐、拜懺或者念佛。有些信徒趕在年三十夜一過到寺廟裡「燒頭香」許願,又是新的一年開始。燒香許願並不是為了祈求榮華富貴,而是在心裡立下志願,今年就照著那心願去努力,佛菩薩自然會保佑你。許願的意思不是求佛菩薩給你什麼東西,而是自己在佛菩薩面前許願,由佛菩薩幫助你完成「願心」,這是信仰上的感應。
有的寺院在過年時還提供「修行」的機會,大家一起來「拜年懺」,拜三天,每天拜佛千回,叫「千佛懺」。在一年的開始拜懺,用意是「懺悔過去,迎接新年」,也就是「心靈上的除舊布新」。好好懺悔去年對不起人或對不起自己的地方,然後發願今年自己不論對人或對事,都要負起責任來。負責任的意思是,過去的種種行為,如果是對不起人的,今年要補償,對人家更好一些;去年對不起自己的地方,今年也要彌補,要更努力些。所以佛教的懺悔,並不是後悔的意思,一方面自己積極主動地對人好,一方面對不起自己時,或遭遇困難時不怨天尤人,隨時隨地承擔,不逃避應負的責任。中國佛教寺院過年時有這樣的精神。
撞鐘,重視生命的「關鍵時刻」
我在留學日本時,發現日本佛教的過年風俗也很好。日本佛寺在三十夜,每間寺院都會撞一○八下鐘,撞到第一○八下時正好是子夜。信徒到寺院聽撞鐘,聽一聲鐘聲,他們會誦佛號、念聲經文,或禮拜一下佛。
現代人忙!忙!忙!也許一年中他們沒到過寺廟,也沒做過什麼好事,但是在一年的最後時刻,一聽到鐘聲,就會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有的人坐在一邊靜靜地聽,有的人邊聽邊拜佛,也有的人邊聽邊誦佛號,這風俗滿好的。現在大半的日本人沒空去廟裡,他們看電視臺轉播或聽收音機播放大寺院撞鐘,他們聽得好歡喜,在歡喜中有份虔敬。
日本人將宗教精神參與融入過年氣氛中,第一○八下的鐘聲敲完,就會放煙火,人山人海好歡喜的景象出現,不管怎樣,去年都過了,新年的到來帶來無限希望。日本人對過年非常重視,也可以說是對於人生命過程的「關鍵時刻」非常重視。
年紀愈大,愈感覺時間過得飛快。以前我在年紀輕時,過了個年,好像要經過滿長的時間,另個年才會來,現在則好像昨天剛剛過年,今天又要過年了。而自己應該盡的責任,應該做的奉獻,應該有的成長都不夠,所以我勉勵自己能「更忙些」,盡自己的努力,對新的一年能多「爭取」一點時間;但不是向生命爭取時間,而是不讓生活中的每分每秒「空過」。
沒事,忙人時間最多
我常說:「忙人時間最多。」如果能好好規畫時間,忙人完成的工作將更多些。一般人常常是一忙就變成「慌」、「亂」、「煩」,而且還「躁」。我在忙時學習著不慌不亂,不煩不躁,原因是不要有太多的得失心,我不以為某樣事,非得做完、做好不可,或者我做完了後會得到什麼功德。我只是把生命中每段時間過得充實,但絕不是茫然、空虛、緊張地窮忙。我常說:「工作要趕不要急,要忙不要亂;身體要鬆不要緊;心裡要寬大不要收縮;眼光隨時看到的是全世界,所考慮到的是眾生。」這樣自己就「沒事了!」也叫做「無事忙」。因此我希望明年能好好規畫自己的時間,不僅僅是一年的時間,而是每天的時間都要好好地運用,隨時隨地準備「生命中的年三十夜」。
Ref: 人生雜誌366期 p.22 生命中的年三十夜
www.ddc.com.tw/pub/detail.php?id=5129
2020年5月31日 星期日
[Note] 僧大男眾二年級書法禪期末成果呈現報導—是書法也是佛法 練字也鍊心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Note] 憨山大師警眾句
《憨山老人夢遊全集》卷4:「近來諸方少年有志參禪者多及乎相見,都是顛倒。漢以固守妄想為話頭,以養懶惰為苦功,以長我慢為孤高,以弄唇舌為機[A1]鋒,以執愚痴為向上,以背佛祖為自是,以恃黠慧為妙悟故。每到叢林,身業不能入眾口意不能和眾,縱情任意,三業不修,以禮誦為下劣,以行門為賤役,以佛法為冤家,以套語為[A2]己見。縱有能看話頭做工夫者,先要將心覓悟,故蒲團未穩,瞌睡未醒,夢也未夢見在,即自負貢高走見善知識,說玄說妙,呈悟呈解,便將幾句沒下落,胡說求印正。若是有緣,遇明眼善知識,即為打破[A3]窠臼,可謂大幸若是,不幸撞見拍盲禪將冬瓜印子一印便斷,送入外道邪坑,墮落百千萬劫,無有出頭之時,豈非可憐愍者哉?此等愚痴之輩,自失正因,又遭邪毒,縱見臨濟德山,亦不能解其迷執,豈不為大可憐愍者哉?禪門之弊,一至於此,諦觀從上古人決不是這等,但看百丈侍馬祖每在田中作活,如插鍬子野鴨子公案,便是真實勘驗工夫處。以此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誡、楊岐之事。慈明二十餘年行門親摻執事,百千辛苦未嘗憚勞,故得光明碩大,照耀今古,若懶融之負米,黃梅之碓房,歷觀古人無一不從辛苦中來,何其今之少年纔入叢林,便以參禪為向上只圖端坐現成受用,袖手不展,一艸不拈,如此薄福,絕無慚愧之心。縱有妙悟,只成孤調,絕無人天供養,況無真實修行,虛消信施,甘墮沉淪者乎?若是真實為生死漢子,當觀本師釋迦文佛於三千大千世界無有如芥子許,不是為求菩提捨頭目髓腦處。如此當發勇猛拼捨一條窮性命將這一具臭骨頭布施十方,供養大眾,一切行門,苦心操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若於日用六根門頭頭頭透過,便得法法解脫。古人云:從緣入者相應疾。如此用心,三十年不改,縱不悟道,再出頭來,定是頂天立地漢子也。老人以此示之,遍告同參。」(CBETA 2019.Q3, J22, no. B116, pp. 769c05-770a6)
[A1]:鋒【CB】,鋒【嘉興】
[A2]:己【CB】,巳【嘉興】
[A3]:窠【CB】【嘉興】
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
[Note] 順治皇帝讚僧詩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Chan Note] 五事俱足
五事俱足
(1)已種上品善根,出世和大乘善根
(2)已清淨諸障,學習滅煩惱之法
(3)已成熟相續,慚愧、懺悔、感恩、迴向心
(4)已多修勝解, 信因果、明因緣,勝解空性義理
(5)已能積集上品福德智慧資糧。
《解深密經》卷2〈5 無自性相品(二)〉:「若諸有情已種上品善根、已清淨諸障、已成熟相續、已多修勝解,已能積集上品福德、智慧資糧,彼若聽聞如是法已,於我甚深密意言說,如實解了,於如是法,深生信解,於如是義,以無倒慧,如實通達。[5]依此通達善修習故,速疾能證最極究竟;亦於我所深生淨信,知是如來、應、正等覺於一切法現正等覺。」(CBETA 2021.Q4, T16, no. 676, p. 695b15-22)[5]:依【大】,於【宋】【元】【明】【宮】
《解深密經疏》卷5:「於是經中。若諸有情。[A7]已種上品善根。[A8]已清淨諸鄣。[A9]已成熟相續。[A10]已多脩勝解。[A11]已能積集上品福德智慧資粮。」(CBETA 2021.Q2, X21, no. 369, p. 275c5-7 // R34, p. 791a8-10 // Z 1:34, p. 396a8-10)
參考
1. 中道佛學會成佛之道第九十一講,如源法師主講投影片。
2. http://www.kyba.org.tw/board/upload/2012051114185121925-14817.pdf
3. http://www.buddhismmiufa.org.hk/Courses/Shi%20Kairen%205.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