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Chan] 六和敬的意義 - 聖嚴法師



六和敬的意義 -聖嚴法師

「六和敬」是佛教僧團的生活原則,也就是讓彼此能夠和樂相處的觀念,基本原
則一共有六個項目,分別是︰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見和同解、利和
同均,以及戒和同修。

第一項是「身和同住」,就是與大眾能身心健康和諧地同住在一起,身體行為上
不發生肢體衝突。

第二項是「口和無諍」,也就是彼此能夠溝通、協調、勉勵、互助,而不產生衝
突。彼此不要用語言來互相交戰、刺激別人,因為言語的爭戰是很可怕的,言語
暴力會帶給別人嚴重的創傷,一句話可能傷人一輩子。

第三項是「意和同悅」。由於志同道合,大家的心都是和樂的。「悅」指的是「喜
悅」,不論是別人所看到、聽到的,或是我所看到、聽到的,心裡面產生的反應
都是歡喜的,例如當我們同在觀賞一朵花時,別人看了覺得歡喜,我看了也覺得
歡喜,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同樣保持著和諧喜悅。

第四項是「見和同解」。「解」指的是見解的解,也就是看法、想法。看法可以
大同,可以小異,小異之中又可以有大同,大同之中又不妨有小異,可以讓人發
表自己的意見,自己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到了最後,就是相互覺得彼此
的意見都是合理的,別人的意見是對的,自己的意見也是對的,或是彼此協調,
尋找一個折衷點、一個交集點,有共同點時就不需要再爭論了。見解既是相同的,
便是見和同解。

第五項是「利和同均」。如果人人都不再只求自利,能夠考慮到自己的利益就是
他人的利益,他人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所以我們和他們之間的利益便是互
通、相同的。那麼對他人有利,其實也就等於對自己有利,當自己得利時,一定
也對他人有利,彼此之間自然就不會發生利害衝突。如果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資
源能共有、共享,相處自然和諧。

第六項是「戒和同修」。「戒」指的是規則、戒律的意思。戒律是生活的共同規
範、規約與守則,既然大家生活在同一個團體裡,便要遵守共同的生活規範,彼
此之間是和諧相處。我們通常在社會交際上,至少都會屬於某一個團體,包括一
個家庭、一個學校也是一個小團體,共修會也是一個團體,任何三個以上共同生
活在一起的人,就是一個團體。團體應該有共同生活的規範,並且共同遵守。

以上這六個項目就是六和敬,是釋迦牟尼佛為出家弟子制定的僧團生活準則,依
據此六和敬,出家弟子很容易便能夠達成團體和諧相處、精進修行的目標。而這
些項目如果運用在我們的日常團體生活中,包括職場、家庭等,相信一樣能達成
相同的效果。

無論是在政府機構或是公司行號,都可以將六合敬的原則運用在生活裡,雖然說
你有你的原則,他有他的原則;你有你的規範,他有他的規範,但是原則應該是
相同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把六和敬的觀念,推廣到一個團體裡面,或者
推廣到職場裡面,大家的相處氣氛就會更加和諧。

本文摘錄自法鼓文化出版《工作好修行:聖嚴法師的38則職場智慧 〈人間淨土系列〉》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心得] 20140314-0316 法鼓山天南寺精進禪二心得


        感恩一切善緣聚合,促成這次在天南寺精進禪二的因緣。感恩龍天護法,感恩常遠法師,感恩助理監香菩薩,感恩外護萬行菩薩,各位一起修行的師兄師姐護持,成就圓滿兩天的精進修行。從週五晚上至週日下午,兩天多的修行,讓我意識到要成就這樣的因緣是多麼的難得,若有任何一善緣未成熟,就無法成就這兩天的緣果。

        在參加過兩次禪二之後,每次看到萬行菩薩,心中就昇起一股感恩心,是因為他們的護持,才能讓大家有參加禪修活動的機會。在禪修期間的生活作息也受到他們的幫助。
如行菩薩道中所述:「如何成佛道?菩提心為先。何謂菩提心?利他為第一。」因此,我要發願,在這次的精進禪修後,下次換我來護持其他師兄師姐修行,幫助更多人離苦得樂。

       常遠法師提醒大家,要把每一次打坐都當成第一柱香,每一次呼吸都當成新的開始,單純地體驗它。禪二的第一天,我的妄念很多,精神不太好,常常昏沉。一直出現這樣的念頭:這樣的問題我上次打禪二時是怎麼克服的呢?我上一炷香這麼安定,為什麼這一炷香會散亂呢?等等妄念產生,若繼續順著妄念走,就會產生更多妄念,生成煩惱。若是回到方法,回到當下的體驗,體驗每一次打坐,每一次呼吸的感覺,就會覺得放鬆且清安。

    在生活上的體驗也是如此,每一天日復一日的生活,若是沒有細細察覺,會覺得每一天好像都是一樣的,出門時,穿一樣的鞋,背一樣的包包。若是靜下心仔細去察覺,就會瞭解每一天的念頭一直都在變化,外在的一切也一直都在變,即使每一天穿的鞋子、背的包包也都在變化,沒有一樣物質是恆久不變的,只要回到當下,體驗每一次的感覺,單純的體驗穿鞋子的感覺,包包背在肩上、提在手中的感覺,呈現心中無事的小我,就可以少煩少惱,心安平安,生活只有需要,減少想要,就是這麼簡單。

        雖然經過禪修修行的方法以及聽聞佛法得到一些觀念上的轉變,但也很慚愧自己習氣很重,還是常常忘記方法,跟著念頭妄念走,造成自己煩惱。猶如地藏經中所記載「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即便如此,還是要回到初發心,回到修行,不斷地修行,讓自己少煩少惱,幫助他人離苦得樂。

阿彌陀佛


演期 慚愧感恩 合十



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Chan] 達賴法王的晨起緣念

達賴法王的晨起緣念

我是多麼幸運可以再醒來、可以活著、可以擁有這樣一個【暇滿人生】,

我將不要浪費它,我要利用所有的能量來發展內心,擴展到別人,為了【一切有情】而努力成為正等覺;

我要用【善良的心】面對他人,不要對別人生氣或有負面的想法,我要盡己所能利益一切有情。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我並不是宣稱:我很有智慧。而是在低聲地說:「我有太多【無明煩惱】要去除,所以我選擇學佛。」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並不是顯示我過去累積了甚麼福德,而是讓自己看到我【往昔所造惡業】多麼深重,所以【祈求】佛菩薩慈光加被、誓願懺除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並不是因我要逃避人世、追求虛榮,而是深知日常生活處處是道場,【活在當下】就是在修行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我的生命並不是從此不再遭遇挫折,但有了佛法的相伴,挫折一一轉化成幫助我成長的因緣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我心中充滿無盡的感恩,單單想到今生有緣生而為人、具備修行能力、又有機會遇善知識、得以聽聞佛法,就深心感動因緣的不可思議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我知道菩提道上儘管七倒八起,【成就佛道】卻是我生生世世的功課。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Chan] 普賢菩薩警眾偈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普賢菩薩警眾偈-




佛教寺院每天做課誦的時候,都會唱誦一個偈子。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這個偈子讓人感覺人生苦短,對生命的消逝充滿了無奈。
唱念這樣的偈誦,有什麼作用呢?
讓我們來請教聖嚴法師。



生命是短暫的,所以我們更該珍惜、不浪費、踏實的生活,積極的規劃,將更豐富的生命存在的意義。

2014年3月8日 星期六

[Chan] 延命十句觀音經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慈悲開示

誦經有兩種理由: 一、是把佛經當作一面鑑察我們心行標準的鏡子。
         二、是將誦經當作代表佛說法的神聖使命。
        邀請您從此刻起共同發願持誦「延命十句觀音經」





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Chan] 菩薩行- 聖嚴法師







 菩薩行
Verses on the Bodhisattva Practice
By Master Sheng Yen, December 13, 1990


 
如何成佛道
How do we complete the path to buddhahood? 
菩提心為先
We must initiate our bodhi-mind.
何謂菩提心
What is bodhi-mind?
利他為第一
Benefit others above all!
爲利眾生故
For the sake of benefiting sentient beings,
不畏諸苦難
We do not fear suffering and difficulty.
若眾生離苦
If others depart from suffering,
自苦即安樂
Our own suffering would be assuaged.
發心學佛者
Those who aspire to learn from the Buddha
即名為菩薩
Are proclaimed bodhisattvas.
菩薩最勝行
The supreme act of a bodhisattva
悲智度眾生

Is to deliver sentient beings with wisdom and compa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