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2月17日 星期三

[心得] 佛畫-話佛•話僧

 從來沒想過畫畫這件事會在我的人生中再次出現。

從小就沒有美術細胞的我,小學畢業後再也沒拿起畫筆,以為這輩子不會再畫畫了,殊不知出家後竟然要畫佛畫!

出家心行的課,僧大教務處邀請黃俞寧菩薩來教授佛畫。畫佛像跟出家心行到底有什麼關係?聽說學習藝術創作可以培養慈悲心,真的是如此嗎?心裡仍有許多聲音...…

隨著俞寧老師分享她透過佛畫修行的歷程,其實是單純地為感恩「佛法僧」三寶而創作,自己心裡抗拒的聲音竟也慢慢地淡化,對於「畫不好」、「畫不像」這樣內心的恐懼仍然如蜘蛛絲般地纏縛著自己的心。「畫畫是沒有標準的,大家可以隨著自己想要的方式創作,不畫也可以。」俞寧老師的這句話輕輕地撥開了蜘蛛絲,原來「我」一直被所謂的「標準」束縛著,活在他人的標準裡作繭自縛。

不知道為什麼畫畫與培養慈悲心有關?就試試看吧!反正試了才知道會怎麼樣。在忙碌的課程作業與隨眾作息的日常中,再找出一點點的時間靜下心來–畫佛。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幅練習的是法鼓山的「開山觀音」,合掌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三稱後,下筆描圖;隨著從光桌上透出來的線條,一筆一畫的過程,心隨之慢慢地靜下來。從大範圍的輪廓,到細部的紋路,心也隨之越來越細,要自己停筆不要再繼續畫下去的恐懼念頭,不斷地冒出來……不管它,繼續回到筆尖的專注。原來,畫畫的過程也是禪修,清楚地跟著線條描畫,是觀;放下心裡浮起的念頭,是止。

「開山觀音變成黑面媽祖了!」雖然跟原來的開山觀音不像,但這是演期畫的開山觀音。老師引導演期觀察明暗的部分,凸顯暗與亮的部分,讓觀音像更有立體感。

「要加上一點顏色嗎?」這個問題讓演期想了很久,心裡覺得單純白描的黑面觀音好像也可以,但似乎又少了一點什麼……於是拿起水色筆大膽地畫下去。完成時,心裡似乎放下了點什麼,有一種淡淡的歡喜,這是演期睽違二十多年後的第一幅作品。

圖:釋演期/繪



「若諸菩薩能與如是觀行相應,於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前,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幅練習的主題是「僧」。看到俞寧老師畫的長鬍子的觀音聖像,想到聖嚴師父在日本留學時,房間裡掛的那幅「吳道子觀音像」(現在掛於美國東初禪寺),當時提醒師父常常回到初發心。話僧,演期覺得出家最重要的,就是出家的初發心,練習「於諸法中不生二解」;畫僧,該怎麼做,就怎麼做。消融自我,隨緣努力,眾生需要什麼,不會就去學,會就去做。


圖:釋演期/繪


2020年6月1日 星期一

[心得] 僧伽大學教務專題:《楞嚴經》耳根圓通法門—〈耳根圓通—從聽到覺〉



      李治華教授為僧大學生講授《楞嚴經》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主要是以觀念、理論為主,搭配電影情節講解經義的內涵,讓聽者更易入心體會。李教授分享: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修行次第是從聽無聲之聲,到反聞聞自性;從入流亡所到生滅既滅,寂滅現前。脈絡嚴謹,層次分明,亦很適合於生活中運用。

      聖嚴師父曾開示:「佛法的修行重視解行並重,佛法的觀念方法要能夠用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佛法離開了實踐,是沒有生命力的。」因此修行貴在日用中體會與實踐,除了佐證佛法的觀念與理論確如經典所云之真實不虛,亦可增長修行的信心;此外方法與身心狀態配合時,會產生不同層次的變化,這實際的體驗,亦有助於宗教師分享佛法時,更能清楚掌握脈落。

      耳根圓通法門的第一步從聽聲音放鬆開始,藉由溪水聲、海潮聲、山林風動、蟲鳴鳥叫聲,刺激聽覺,感受聽覺,讓緊繃的神經、散亂的心緣在所聆聽的聲音上,隨著規律的聲,體驗身心漸漸放鬆下來的過程。演期還沒學佛之前,常常在房間裡聽自然或水晶音樂,什麼也不想,就單純坐在椅子上聽著,不久便讓忙碌而緊繃的身心放鬆下來,是一個相當好用的放鬆法。

      學佛後,常親近淡水分會,每逢晚上的禪坐共修,恰是學生晚自習放學的時間,往來的車流與人潮紛來沓至,隔著一道落地窗,擾動著共修行者的心湖。剛開始加入共修時,每每昏沉或覺照力不夠,便會被外面的突來的車聲嚇醒。方法逐漸熟練後,那些車聲、人聲變成了背景,知道而不受干擾,甚至可藉干擾來讓自己清楚方法。在車水馬龍吵雜的環境下,淡水分會的菩薩們凝聚道心以安定的修行,直顯不必遠離塵囂覓清淨處,處處皆是用功的道,「十字街頭好修行,一切音聲都能成為修行的助緣。」

      進入僧大的團體生活,有些同學因習慣不同,不適應與他人同寮共寢。此時也是練 習耳根圓通法門的機會—告訴自己要睡覺了,從放鬆身體開始,身體隨著呼吸進 出,放鬆下沉,聆聽著環境的聲音,寮友此起彼落的打呼聲,窗外蟲鳴蛙叫聲,漸 漸變成了背景,就如吸音板,沒有刻意要聽什麼,聲音單純是聲音,不給名字形容 比較,單純地聽到,但心不對聲音反應,持續放鬆,漸漸地就睡著了。

      從聽到覺—演期研究聽力與聲音十幾年,從研究所到工作幾年,研究聽力損失者的 聽力保健、開發聽力輔具、正常人的聽力保護裝置等。近幾年學佛修行之後,漸漸 發現,實際上聽「覺」的能力並不會隨著年齡而退化,從小到大,從此生到來生, 能夠「覺」的能力並沒有消失過,只需透過耳根圓通法門的修持,來找到那人人本 具、不生不滅的「覺」性。



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心得] 新年新希望:許個好願,讓它實現!! 如何實現?!

新年新希望!! 許個好願,讓它實現!! 
在新的一年,許多人都會為自己許下新年新希望,年底回頭來檢視,是否朝著這個願望前進?

根據美國斯克蘭頓大學(University of Scranton)的研究和統計大腦研究所(Statistic Brain)收集的數據顯示,只有8%許下新年願望的人最終能夠實現。

如何實現?!

參考BBC News(中文)的報導—實現新年願望的幾個簡單方法,演期加入一 些佛法的觀念,整理如下:

1. 設立
具體的小願
    當我們圓滿一個小願之後,產生一些信心,作為圓滿下一個願的資糧。
2. 寫下來並告訴別人
    寫下來,幫助自己時時提醒自己;告訴別人,我們的夥伴會不時地提醒我們回到我們的心願上。
3. 尋找一起修行的夥伴

    初發心學佛的我們,常常會懈怠、會退心,一起共修精進的師兄弟彼此切磋與砥礪;隨著大家一同共修,也可以省下不少力氣,更沒有機會偷懶。
4. 體驗挫敗與觀察因緣

    初學佛,對身心狀況不熟悉,環境的因緣也不斷在變化,遇到逆境時,學習觀察自己的身心反應,體驗它,不與它互動;隨著因緣變化,彈性地微調自己的心願,仍不偏離大方向。因緣有,要努力;自性空,不執著。
5. 與長遠的大悲願相同方向

    對於未來的規劃積極準備,而活在當下步步踏實地學習。

檢視演期2019年的心願:每一個項目都有做,前4項沒有數量化具體的目標,比較難檢視是否滿願;第5項:I wish to read ten books of Master Shenyen.
這一項目前演期的因緣(練習隨眾作息)所以尚無法實現得很徹底,擬定調整成每兩個月一篇 聖嚴師父著作的讀書心得。

學習地藏菩薩的精神:練習不斷地為眾生發願,不是發空願,而是—許小願漸漸成就大願,許好願慢慢實現悲願。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1〈4 閻浮眾生業感品〉:「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于今,度脫眾生,
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CBETA 2019.Q3, T13, no. 412, p. 781b26-c1)



2020的心願
1. 隨眾作息:過堂準時、早晚課、11點前躺上床。
2. 每兩個月一篇 聖嚴師父著作的讀書心得。
3. 每個月大悲懺20卷。
4. 每個月練習書法20張。
5. 背誦功課:楞嚴咒、毘尼日用、佛遺教經、沙彌律儀。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心得] 挖樹頭的體會



圖:釋演漸/繪

今年僧大男眾暑假實習在高雄紫雲寺開闢雜樹林,拓展菜園的面積。監院法師希望大家親手開闢,手動挖樹頭,不僅種福田,同時在出坡勞作的過程中也消融自我中心的煩惱。
智順從挖樹頭過程中體會,出家修行像一棵樹,每一個樹會有一個主根,那個主根就像是主要的修行方法,主根之外還會有其他的旁根,那些旁根可以說是其他的法門,例如梵唄、禪修、出坡、過堂以及菩薩學的知識等。而樹跟樹之間相連在一起的根幹,就像是跟僧團師兄弟之間的連結,當在叢林中一起修行隨眾靠眾,加上深入主要的修行法門,有根基堅固的主根,再加上樹和樹之間的根幹,樹根就很難被拔起;即使樹和樹之間的根幹斷了,就如我們個別外出領執或支援活動,只要主根以及旁根的根基夠堅固和紮實,我們就可以穩固地安住在僧團。

有些樹長在充斥著水泥、磚塊、玻璃瓶、磁磚...等營建剩餘土裡,這類的樹根很淺,只能盡量往旁邊延伸旁支,很容易就可以連根拔起。就像之前在家的生活,雖然常常到鄰近居家的分寺院和辦事處,但是想要精進修行,卻總是會有許多外務的牽絆,在自己功夫還不夠深,沒有一個適合的環境,主要的根就無法向下生根,如果沒有一個好環境,對於初發心的修行者,在修行路上也很容易就起了退心;「寧在大廟睡覺,不在小廟辦道。」在土質豐沃的環境,就像在僧團中學習,雖然每一個樹生長時,彼此會占用到彼此的資源,樹枝幹之間成長時,也會彼此摩擦,但是每一棵樹都可以同時長得一樣的高壯且穩固。

根幹連在一起的五顆樹 :釋演期/攝

2018年11月10日 星期六

[心得] 朝山






週六的雨後夜晚,三年級學長法師為僧大男眾學僧們籌劃了朝山共修。經過一週密集、緊湊的課程,以及白天男寮出坡工作,疲憊的身心特別突顯出心裡的煩悶與浮躁,與環境、人、我的對立。看著自己的身心起起伏伏,卻束手無策。 

身心提不起勁的狀況下,也得隨眾參與朝共修!大眾此行除祈願世界和平、實現人間淨土外,也將共修之功德迴向給三位乞受大戒的四年級法師們求戒順利,並祝福十二位行者同學們明年順利剃度。

從男寮出發,我選擇親近大自然的方式,赤腳走在柏油路上,頓時煩悶的身心化為雨後的清新。每踏出一步,身心就更進一步清爽,經行在隊伍中,與自己的心獨處、持續放鬆身體。
在朝山的起點—祈願步道照壁前,大眾一同發願,願盡形壽「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為什麼朝山可以報恩和濟苦呢?心中冒出這個疑惑,但仍隨著佛號拜起、拜下。

雨後的步道,濕漉且黏滑,在微暗的路燈照明下,手腳接觸台階泥濘的感覺更加清楚;不斷生起怕髒的念頭、身體緊了起來。拜下時,腳底和膝蓋疼痛的感覺愈發清楚,討厭的念頭也不斷地冒出來。

山河大地一直都在,到底對立的是誰?放鬆身體、放鬆剛強的心,單純唸著佛號,拜起、拜下;知道念頭來去,覺得很慚愧。大地之母亙古以來是如此地包容眾生,食、衣、住、行無不是從它而有,那個順情惑亂、逆情惱亂的自我,卻如是回報它;喜歡就予取於求,討厭就恣意破壞,它也從未吭聲。慚愧感恩的淚水濕潤了眼角,浮動不安的心也隨之沈澱下來。

感恩所有一切因緣!無形中減少了對立,原來我們是不分你我的生命共同體。大地之母默默無語,卻藉朝山對我說法:「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之意,原來淨土一直在我們身邊!

演期 慚愧懺悔感恩 頂禮

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心得]20180601-0625法鼓山結夏外護義工心得


        第一次護七,經歷了25天,體驗各種不同的工作,上行堂、打板搖鈴、餐車,每一種出坡工作都有不同因緣的體會。

        一開始有義工菩薩說,某某某很難相處,如何如何等等,跟你同一組你要多留意,我回應,知道了,雖然這樣回答,心裡還是有點疙瘩。第一次當禪期外護義工,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就學習人家叫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其他時間行動時就用方法,沒出坡任務時就打坐。自己也發現,當自己身心比較緊繃時,不管人家做什麼,說什麼,好像別人都有問題,不知不覺自己也跟著貼上了標籤;覺察到身心緊繃之後,漸漸放鬆下來,以放鬆和中立的角度來看,發現其實每個義工菩薩都很可愛,只是他有時候習慣性在工作時,會變得急躁和緊繃起來。自己如果不夠放鬆,就會跟著一起急躁和緊繃;但自己如果夠放鬆,可能就可以協助周圍的人也跟著放鬆下來。

        我們在出坡時很容易帶著社會上的習慣在做事,急躁、緊繃、壓力隨著而來,出坡工作完後,覺得身心都疲憊;但換成禪修的方法身心放鬆在出坡,「工作要趕不要急,身心要鬆不要緊。」出坡時不急不緊,雖然身體累,但累得歡喜,從心裡會升起一股淡淡的喜悅感及踏實感。

        打板搖鈴的工作,在作息上是比較辛苦一點,需要比大眾更早起床,更晚就寢。因大眾作息都跟自己有關,一開始心理會惦記著這件事,讓自己身心緊繃起來,感覺上身體容易疲累。覺察到之後,練習放鬆,帶著感恩與祝福打板搖鈴,但願所有禪眾法師都能夠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出坡空檔時,隨著禪眾法師們作息,打坐,拜佛,瑜珈,經行。主七和尚繼程法師開示,動靜協調,從靜到動與動到靜。我發現自己,動靜協調的功夫做得不夠細,三時調三事(打坐前,坐中,下坐),讓方法出現縫隙。大多數的人,一年之中可以進禪堂的時間也很有限,大多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練習。繼程法師開示動靜協調的方法,有助於讓禪修方法動靜綿綿不斷,對我來說很受用。

        第一次做上行堂的工作,想不到過堂的方式吃一頓飯的前置工作這麼多。為了照顧禪眾法師在過堂時也能繼續用方法,義工們的身心鬆緊與禪眾法師之間也可能會互相影響。自己當禪眾時,可以感覺到,行堂的菩薩動作太大,身心緊繃的狀態。所以自己也特別留意自己行堂時的身心鬆緊。替禪眾法師一個個巡菜打飯時,練習用慢步經行的方式,自己身心放鬆,清楚知道眼前這一位禪眾法師給予的訊號,也能夠清楚給予適當的飯菜量。上行堂義工過二堂,自己打飯菜,心緊繃,身體緊繃,不知不覺過二堂時打的飯菜就超出自己的胃可以負荷的範圍,這一餐覺得吃得很辛苦,下一餐自己還是不知不覺這樣做!慣性的貪心,自己讓自己的胃好辛苦。

        一天午齋後,行堂收坡用餐,又讓自己的胃超出負荷,心裡還是告訴自己,明天不要再這樣做了...。正要回寮房的路上,有法師來跟我說,我們有一位義工菩薩倒在寮房的走廊,要我趕緊去找總外護法師。隨總外護法師一同上樓,周師兄倒在地上臉色發白,不一會兒,他就開始吐了,本來我的胃已經讓過量的飯菜緊壓得很不舒服,看到這一幕,自己也很想吐。看起來像是急性腸胃炎,周師兄在地上痛得無法自己走路,總外護法師趕緊請救護車送他去台大醫院金山分院,同時也請同組的張師兄隨行陪同。

         晚課時,兩位去醫院的師兄還沒回來,一邊誦著大悲咒,心裡祝福他們平安無事。才打著妄念,常震法師就來讓我準備簡單的行李去醫院陪同周師兄,周師兄需要緊急轉院到台大醫院總院進行進行腸胃手術。第一次坐救護車的副駕駛座,高速行駛從台大醫院金山分院急奔台大醫院總院,時速80公里的過高速公路閘道,我只能相信司機菩薩,一心念觀世音菩薩,希望大家都可以平安到達目的地。晚上10點過後的急診室,一台一台的救護車還是不斷地載送病人進出醫院,在急診室裡,等待醫師會診的時間,看到人的老病死,腹部劇痛昏迷的婦人、年老衰弱無法行走,需要看護攙扶協助的老爺爺...,人生無常,很難說什麼時候換成自己進醫院,我自己也沒把握可以心無掛礙地渡過這一關。

        在候診休息區隔壁床的老爺爺,因無法順利排尿,膀胱漲大,非常不舒服,一直在喊痛啊、痛啊!在旁邊照護的老爺爺的妻子和女兒,心急如焚,但又能怎麼辦呢?剛剛醫生也才剛打過止痛針,已經不能再打了。老爺爺因痛吵著要回家,不然就一頭撞牆撞死算了!一旁的奶奶和她女兒已經焦急得不知道該怎麼辦,又看到老爺爺這樣,奶奶開始責怪起爺爺來了。在彼此緊繃焦慮的氣氛下,我多希望有更多的人懂得禪修的方法,讓自己身心放鬆,遇到病苦時可以安心渡過。我也稱念觀世音菩薩,為他們祝福。

        經過醫師診斷之後,在半夜兩點半進行緊急的腸胃手術。請周師兄一心念觀音,身心放鬆,其他交給醫師處理。我幫忙聯絡周師兄香港的家人來台灣事宜,再幫忙準備一些手術及術後醫院會用到的醫療器材,就待在手術室外打坐,念觀世音菩薩,祝福周師兄手術順利。兩個小時手術,一下子就過了,隨主治醫師到加護病房了解手術情況,也安慰周師兄及時處理手術很順利,請他放心多休息,多念觀音。

       在醫院半日禪,與周師兄的示現,提醒了我,無常迅速,生死大事未明,卻常常放逸懈怠,慚愧。練習輕輕提起方法,綿密不斷。參與禪期義工的因緣,讓之前做為禪眾的我有不同的視野,成就一場禪七需要這麼多的因緣,很感恩每一次可以進禪堂精進修行的機會。擔任外護義工,隨總外護法師以及瓊慧菩薩學習處事以及人事調度,站在不同的角度,以利益大眾為先的出發點,願眾生離苦,自苦即安樂。

感謝讓我成長的機會,感恩讓我奉獻的因緣。但願大眾體會佛法,分享佛法,碶而不捨。

演期 慚愧懺悔感恩迴向 頂禮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心得] 最後的話語—生命的最後,想要跟大家說...


                                                   生命歸宿,最後的話語

                           匆匆一生,也許這是你人生最後的路程,思念什麼人?
                          想說什麼話?懸著一生的回顧,請留下最後的話語。

參加仁德醫專死亡體驗課程,我的遺囑...



                                            信佛學法敬僧 三寶萬世明燈
                                                勤修戒定慧 嚴土熟生
                                        處處觀世音菩薩 聲聲阿彌陀佛

慚愧—能力不足,許多應做當做未完成的事,願來生與大眾一同完成。
懺悔—未盡好身為佛弟子的本分,身為兒子的本分,身為丈夫的本分,身為學生、老師的本分。
感恩—三寶、師長、父母、菩薩伴侶、善知識,教導與包容。感恩人生的路上有您們的成就。
迴向—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諸賢各自珍重,阿彌陀佛

                                                                                           何演期 慚愧 懺悔 感恩 頂禮
                                                                                                                      2017.12.17

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心得] 20170429-0430 法鼓山天南寺慈悲三昧水懺法會心得


        工作的關係禮誦地藏經暨慈悲三昧水懺法會週五一整天的地藏法會無法參加,週五後下班前往天南寺掛單。偏偏週五下午廠商交貨的時間延宕,晚了一個小時下班,中途去了雲來寺還上週末淡水辦事處辦戶外禪借用的斗笠。匆匆在車上把便當塞進肚子裡,趕在報到結束前到天南寺。

        進到天南寺的環境,頓時心就漸漸放鬆,熟悉且令人安心的環境,漸漸把心收攝起來。為了調整疲累的身心以及調睡眠,報到安單後就盥洗就寢。剛躺上床,先把身體放鬆,感受天南寺夜晚涼涼的空氣,聆聽環境的蛙鳴蟲叫聲,一種熟悉感,彷彿又回到月初在這參加禪七的感覺。從頭到腳全身放鬆,體驗呼吸時,腹部起伏的感覺, 身體重量感漸漸往下沉。

        隔天醒來,天微微亮,雖然沒有收手機,難得有機會來到這裡,就要好好跟自己相處,手機進到天南寺就關機收起來了,所以也不知道時間,醒來就醒來,也不知道要去哪集合,就進大殿拜佛。清晨的氣溫微冷,心貼在拜佛的動作上,背後有一股熱熱的感覺,身體漸漸暖起來。不久,聽到打板聲,一直到第二板之後,樓下開始出現一些聲音。下樓,看到大家在石板路經行,也跟著經行,繼續將心收攝,孤立。突然,聽到有人叫我幫忙開門,原來是演摯菩薩,這次法會來幫忙行堂,真是感恩她發心護持。互相祝福後,繼續孤立經行。聽到法師的聲音,常遠法師獨特的口音,很容易辨識,早上的戶外禪到後山經行,不戴眼鏡,跟著前方菩薩,注意自己的腳步和前方保持一些距離,心貼在腳上,持續在方法上。

        雖然是參加法會,也是用禪修的方法—放鬆身心,集中身心,統一身心。畢竟是來拜懺,想想...如果有人要跟我道歉,同時他還一邊在想著公司、家裡的事,一邊還在看FB、照相,這樣的道歉我能接受嗎?要一心禮懺,就要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當下,也慚愧自己還不能完全做到,就盡量做,做多少算多少。

        監香法師 常願法師引導大眾從頭到腳放鬆,也說明了拜懺的意義,法師的引導讓大家的心更能安住在當下,身在大殿,心在大殿。第一炷香開始,「戒定真香讚  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剛開始沒多久,就開始掉眼淚,心裡覺得很感恩,感恩三寶,讓我可以在這裡拜懺,聽聞佛法,學習佛法;很慚愧,慚愧自己煩惱重,生死未了,父母的生死未了,眾生的生死未了,無法報三寶恩,父母恩。到了「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時,更是感恩,這麼棒的法,怎麼可以不讓大家都知道!自己很慚愧,全場的梵唄,好像諸大菩薩現聲,在場所有人都是菩薩,惟我一人是凡夫,勸誡這個冥頑不靈、煩惱無盡的凡夫。好慚愧,好慚愧!
     
        長跪合掌的雙腳,一下就開始痛了,不管它,繼續回到懺文內容。腳開始發抖,腰也快撐不住,呼吸快要呼吸不上來,不知道為什麼,身體開始發冷,禮懺諸佛,拜下、起身,覺得自己快要倒下去。心裡起慚愧,來拜懺,身體卻不能自主,回到懺文,繼續下去。一直冒冷汗,好幾段的懺文完全跟不上,就乾脆拜倒下去,慚愧、懺悔—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家人,對不起冤親債主,父母師長,愧於三寶之恩。到出懺文結束,滿頭大汗,頭痛欲裂。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

        身體的痠痛,頭痛,都不管它,讓心回到懺文和方法上。妄念不斷的升起,心在懺文上,妄念就會被懺文取代,一心在懺文上,懺文中種種惡業自己似乎都曾經做過,我慚愧,我懺悔。心跟著妄念走,懺文就跟不上,一覺察到,就趕緊回到懺文內容。大眾梵唄聲莊嚴攝受,不斷地提醒自己,一心禮懺,一心禮懺。

        慈悲三昧水懺懺文分三卷,懺悔三障—煩惱障、業障、報障。懺文內容就是修行方法,時刻覺察舉心動念。懺悔自己平時不方便他人,利益他人,應常練習四攝法—「同事、布施、利行、愛語」,自己也是眾生,和大眾同為一體。覺察到自己平常日常生活中,心常常在過去和未來不斷的跳動,切換,煩惱過去,擔憂為來,忘記當下眼前的因緣,得得失失,起起伏伏,旋出旋入。很慚愧,對大眾,對自己,沒什麼功能,沒什麼貢獻。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愧對三寶、愧對父母、師長。清楚知道,回到方法,其實眼前沒有什麼重要的事,也沒有什麼不重要的事,呈現什麼因緣,就接受、處理什麼因緣,結束後就放下。

        兩天的禮懺,心裡好像輕掉一些,體驗到心中無事,就可以了解有事是什麼狀態,知道,慚愧懺悔,回到方法。感恩三寶,感恩 聖嚴師父,感恩主法法師 果興法師,感恩諸位悅眾法師,感恩所有內外護菩薩,所有參與禮懺的諸大菩薩。

祝福彼此
信佛學法敬僧,三寶萬世明燈
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處處觀音菩薩,聲聲阿彌陀佛
                                                                                            演期 慚愧懺悔感恩迴向 頂禮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心得] 20170401-0408 法鼓山天南寺粵語禪七心得




        感恩三寶、感恩 聖嚴師父、感恩總護法師 常展法師、諸位法師、內外護義工菩薩以及所有參與此次禪七的菩薩們。任何一個因緣不具足,不是無法進到禪堂來,就是無法圓滿禪七,感恩大家的精進,共同促成禪七圓滿因緣。

        身為一個在家眾能夠參加禪七因緣真的不容易,感恩這次的禪七因緣,因為剛好接上春假連續假期,只要請假三天就可以打一次禪七。今年的休假幾乎用完了,還不知道能不能等到明年再進禪堂精進用功,就把握任何練習方法的機會。

        很慚愧,前陣子忙工作和辦事處的事務,睡覺時間很少,來不及在禪期前調整好身體和睡眠,等到報到安單之後才開始調整。安單之後,就開始睡覺,這天的午覺特別長,一直聽到搖鈴聲才進禪堂。接著將身心放鬆,禪七不是一般的生活,所有的事物在法師和內外護菩薩照顧下簡化很多,自己唯一要照顧的就是自己的心,把心交給方法,身體交給常住。但要開始用方法之前,先放鬆,讓自己的心貼著身體的感覺,身體放慢、放輕、放鬆,心漸漸地也會貼著慢、輕、鬆。

        第一天下午,總護法師常展法師問大家是不是都聽得懂廣東話,才突然意識到我是參加粵語禪七,不過心想,反正也是禁語,聽不懂應該也沒關係,只要自己用方法就好了。一開始,有一些指令聽不懂,會有一些起心動念,有時候乾脆木頭跟著木排走,前面的人做什麼,就跟著做。漸漸比較放鬆,比較融入和熟悉環境之後,一些簡單的指令,就知道是什麼意思。晚上法師大堂開示,完全聽不懂,常展法師很慈悲地請演清法師幫忙翻譯,聽不懂廣東話的禪眾可以到後面聆聽華語的翻譯。我自己還是待在位置上練習方法,聲音進來,知道,不去猜是什麼意思。

        因為知道自己在放鬆的部分做得不夠,所以在用真正用方法前,多用了一些時間放鬆,單純做身體的掃描,從頭到腳覺察身體各個部位。一開始,還只有感覺到頭部,然後胸部、腹部、腳,漸漸地,身體各部位開始出現。從頭到腳掃描,有幾柱香的時間單純只做放鬆掃描的練習。

        常展法師每天都會安排經行和瑜珈動作加上晚上大堂開示之後的拜佛幫忙大眾調身。拜佛時,我把眼睛閉上,孤立,心貼在拜佛的身體上,一開始讓身體慢慢地拜,慢慢地起,不管引罄,只有適合自己的速度拜佛,感覺一片廣大的環境,就只有我在拜佛,也沒有佛像,就只有拜佛,下去、上來,身體感覺很輕,心安定。經行時,心貼在腳上,有點煩躁的感覺,配合呼吸的節奏,漸漸煩躁的感覺減輕。不時,有許多的妄念,再回到腳和地板的感覺,漸漸地越走越快,妄念也被腳和地板的感覺取代,身體痠痛,不管它,再回到腳和地板的感覺,身體疲累,不管它,回到腳和地板的感覺,漸漸地,身體也不酸,也不痛,不累。前幾天,身體的痠痛還是會有,但越是酸、痛,越是要動,越不管酸、痛,痠痛的狀況就越快不見。經過幾天,覺察身體和心,漸漸地可以搭得上,就可以不管身體,只專注在方法上了。總有種感覺,就算再怎麼不管身體,在一些時候,自我中心還是會跳出來保護身體,所以精進禪修時,還真的不需要太在乎身體,專心在方法上就好。

        小參時,常寬法師問我是不是聽得懂廣東話?我說聽不懂。他再問,那法師開示時我在做什麼?我答,就在位置上練習方法。他再問,那為什麼我要同時做兩件事?第一時間還想解釋,我只是做著讓聲音自然地進來,但下一秒突然就懂了!為什麼自己覺得那時候用方法心特別的累!?特別耗費心力!?  感謝 常寬法師適時的提醒,我慚愧!學著不要跟外界環境對立。當晚的開示,就乖乖地帶著蒲團到後面去聆聽常展法師開示,因為這樣的因緣,聽到讓自己覺得受用的觀念—「晚課梵唄時是一個整體的概念,除了自己唱誦的聲音以外,還要聆聽大眾的聲音」以及「用方法時,不要跟妄念對抗。」

        之後就該聽開示的時候就聽開示,打坐的時候就用功在方法上,吃飯的時候就吃飯,出坡的時候就全心出坡,該睡覺的時候就回去睡覺,喝水洗手快去快回,就讓自己的屁股盡量黏在蒲團上,心貼在方法上,有妄念覺察到就趕快回到方法。眼鏡拿下來,眼睛只看前方地上,耳朵和其他的感官就變得很明顯。環境的聲音越來越明顯,幾乎是貼著耳朵,不知道什麼花的香味也很明顯。在知道上,在一片、整體上,呼吸幾乎沒有,感覺還是有依稀煩躁、擾動的心,檢查自己的態度是不是有對立?! 因為有點難辨識不知道還在不在方法上,所以刻意起一個妄念,頓時腿痛的感覺明顯出現,再回到方法,腿痛的感覺變薄,確定在方法上。依稀煩躁、擾動的心還在...開始從觀念去尋找,越想尋找心越動,妄念也越多,知道方法幾乎守不住了,放掉所有方法回到放鬆開始,突然法師開示的一個整體的概念和師父開示「打成一片」「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概念浮現,覺得好感動,有一種直下承擔的感覺。後來就用「什...麼...是................無.......?」「.....無....?」出現一個妄念就把它請進來算,心突然可以安定下來。在經行之後,身體熱熱的,手麻麻脹脹的,心安在方法上。之後那柱香是個別小參,因為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就繼續用方法。環境聲音很清楚,心安定,這時動了一個念頭,「希望這時候不要有人來叫我」,過了一下,監香菩薩把我叫起來,說要小參。心想我沒有申請小參,是不是法師要提醒我什麼?就乖乖下坐。在等待時,也繼續用方法。到了法師面前,行禮如儀,坐下,和法師四目對看。一會法師問,有什麼問題?答,法師請我過來?法師問,你有申請小參?答,沒有。法師,那是搞錯了,可以回去了。我知道之後,行禮如儀,就又回去打坐。心裡有點東西。觀念—該放下就放下,不執著,不管它,回到方法。

        方法在坐上蒲團時,自然呈現整體的聲音,偶爾微細的煩躁和擾動感還在,知道自己容易上火,也特別注意自己的喝水量,雖然會頻尿。過堂時,也會留意上火的食物盡量避免。睡眠品質還算可以,可以用方法很快入睡。有時可以聽到自己的打呼聲,有時可以聽到寮友在走動的聲音,要聽山下馬路上車子行走的聲音也聽得到,知道身體有在休息。夢境也很清楚,漸漸可以在打板或搖鈴前幾分鐘自動醒來。從夢境中,發現了自己隱藏在心中的一些結,自己與家人價值觀不同的結。像是看著電影般,知道是夢,也知道結只是自己內心的顯現,心裡起慚愧懺悔的心,解結,心就安定。許多潛在的在意,隨著夢境呈現,隨著大眾慚愧懺悔與感恩禮拜,心安定。也發現自己的不踏實,不切實際,發願學習,持續練習。

        到了自由香,師父開示自由香通常會是一個禪七累積的成果,發覺自己期待的心又跑出來。想好好用方法,心卻不斷在未來、過去、方法不斷的快速切換,自由香的時間一下就結束了。心裡很慚愧,沒有好好的用功在方法上,心,無法自主。隨眾到草地上,有一群來自香港茶團隊的菩薩,幫大眾擺好方墊,這柱香讓大眾體驗行茶。法師開示,體驗茶的色和相。色有茶湯的顏色、溫度、味道...等,相是參茶湯的本質,本性到底是什麼!我拿到一杯茶之後,感覺杯子的溫度,把眼睛張開看了茶湯的顏色,接著聞一聞茶的味道。不知道為什麼,就覺得想哭的感覺。深呼吸讓自己回到方法,不要流於情緒。

        回到寮房的樓梯間, 突然起了一個妄念,「 聖嚴師父把佛法解釋得這麼清楚和簡單,為什麼我還是不懂?好慚愧! 佛陀在世時,沒有因緣見到 佛陀,接觸到 聖嚴師父所教的修行方法時, 師父也已經圓寂,我到底還要等多久?我好慚愧!沒能好好地用方法!我懺悔,業障深重,不懂 師父在講什麼?」不由得流下淚來。

        心得分享時,小組大多是港澳的菩薩,我這組只有兩個完全聽不懂廣東話,所以他們就推派我上台,因為大多港澳的菩薩可以聽得懂華語,但台灣菩薩聽不懂廣東話。知道這樣,就隨喜大眾。聽到大家多討論到腿痛的問題,也分享自己的方法提供大家參考。在大堂分享對治腳痛的方法,鼓勵大眾發願,發願自己能夠找到對治腳痛的方法,而且找到之後要再跟更多人分享,這樣一定可以找到對治的方法。自己也分享自己—練習把屁股黏在蒲團上、如何調身、讓腳減輕痠痛的方法—在早晚課時用日本座的坐姿,且帶著慚愧懺悔感恩的心來做早晚課,感恩佛菩薩的教導大眾的方法,懺悔自己的業障,慚愧自己沒有全心在方法上。採日本座跪姿,腳很快就腫、麻了,但恢復姿勢之後,腳痠痛的感覺會很快就沒了,大家可以體驗看看。

        心得分享結束那晚,可能因為動腦思考,又戴眼鏡,頭很脹,眼睛很脹。安板前,法師提醒大眾可以在草地旁的石板路經行後再回寮房安板。喝水洗手後,我又回到禪堂,想坐一下放鬆,讓頭部的血液往下流。全身掃描幾次放鬆之後,發現禪堂好安靜,大自然環境蛙鳴蟲叫的聲音就在耳邊,天然的音樂,整體地籠罩著。在整體的平靜中,依稀的擾動還在,呼吸稀微,稍注意就一個深呼吸,端正坐姿檢查小腹是否有足夠放鬆?!乾脆以大休息的方式用方法,清楚小腹起伏,清楚環境。清楚....不知不覺突然被一陣很大聲的蛙鳴蟲叫驚醒,一張眼看到禪堂的天花板就在眼前,起了一個念頭「阿彌陀佛,這個身體是三寶的!」再看,一切都很正常,蛙鳴蟲叫也沒那麼大聲了,是我睡著了!趕緊回到蒲團上,再坐一下,念頭很多,腳沒有痛覺,不知道是在練方法還在練腿了,下坐回寮房睡覺,知道自己還沒有那個能耐,放不下身體,放不下自己。

        禪七後三皈依,深深感恩三寶,感恩 聖嚴師父,感恩歷代祖先,感恩父母、師長,感恩各位善知識。感恩總護法師 常展法師。感恩 常寬法師,解七後讓我小參,提醒我釐清了一些態度上的問題。

祝福我們彼此
生生世世信佛學法敬僧持戒,
持續練習、持續體驗、持續分享佛法給更多的人


                                                                                                      演期 慚愧懺悔感恩迴向 頂禮

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心得] 20170204 法鼓傳燈法會


「法鼓傳燈,願願相續」


今年是 聖嚴師父圓寂八周年,這天剛從法鼓山參加新春禪五圓滿下山,回家休息整理一下行李,接著就到農禪寺參加法鼓傳燈法會。

對從禪堂離開的我來說,對時間還不太有概念,不太清楚時間是幾點,我們用完藥石,進到大殿後,法師鼓勵大眾跟著 聖嚴師父的念佛錄音念佛。隨著法師引導放鬆身心,姿勢坐正,上半身保持打坐的姿勢,開始全身放鬆掃描,簡直是禪五打坐的延續。

頭皮放鬆,額頭放鬆,眼睛放鬆...」眼睛放鬆很重要,開車下山,眼睛就覺得有點累...把眼鏡拿下來繼續放鬆...。
接著大眾隨著 聖嚴師父念佛的錄音一起念佛...,一起從心念佛。




這時,心中生起一個念頭,「傳燈法會?」  聖嚴師父的傳燈法會,那師父到底是傳的是什麼燈給我們?  是心燈?  是慈悲和智慧的燈? 那只是文字上的意思,但那到底是什麼?  
跟身旁的演齊菩薩說「傳燈法會用禪修的方式來念佛會很有意義喔。

身體放鬆...頭部放鬆...肩膀放鬆...胸部放鬆...背部放鬆...小腹放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好想知道師父傳的是什麼燈? 怎麼可以不知道?! 我好慚愧!我怎麼有資格可以坐在這裡?! 我好想知道!怎麼可以不知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身體持續放鬆,背後感覺一股熱熱的,知道...繼續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越念越大聲,一心想著,我好想知道 聖嚴師父傳的是什麼燈?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喉嚨不太順暢,知道...,繼續放鬆,繼續念佛。我好想知道師父傳的是什麼燈? 怎麼可以不知道?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好想知道師父傳的是什麼燈? 師父從東初老和尚接到的是什麼燈? 師父從靈源老和尚接到的是什麼燈? 我好想知道,好慚愧,怎麼可以不知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專注念佛,想知道...阿彌陀佛...想知道...。雖然大殿裡好像很多人,不過多只聽到師父的佛號聲和自己的念佛聲,偶爾有一些大眾的念佛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不知道過了多久...傳來法師止佛號聲的指示,大眾念佛聲隨之停止,心裡感覺空空的,漸漸心往下沉的安定感,貼著這個感覺,接著後來的法會。




發願,迴向,法會結束後,在知客處前遇到一位老菩薩,問我怎麼念佛的? 為什麼可以這麼好聽,都不會斷? 她說一開始只聽到師父的念佛聲,後來在後面又出現一個很大聲的念佛聲。」那時我是有覺察到有人轉過頭來,但那時專注在念佛,就知道,沒有多處理這個念頭。

我把剛剛的心略跟這位老菩薩分享,祝福她如她所願,一心念佛。

和法師與法青一起在金剛經牆前一同合影之後,就又到大殿幫忙善後場復。伴著感恩慚愧的心,一心一意地協助法師、菩薩們場復以及齋堂的布置。





騎車回家的路上,一邊哼著剛剛傳燈法會時唱誦的傳法偈「永傳無盡燈,紹佛大悲行;宗奉嚴師教,風宣法鼓聲。」從心許下一個願。





                                                                                                               演期 感恩慚愧懺悔迴向 頂禮

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

[心得] 20170130-0204 法鼓山新春禪五心得


        新春禪五的設計,是初級禪訓班加禪二的課程內容。對於一般剛接觸禪修的人以及一般參加完初級禪訓班,剛學會禪坐方法卻遲遲沒有辦法參加精進的禪修活動,繼續練習方法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前兩天先透過初級禪訓班學會打坐的觀念和方法,接著可以利用兩天的時間練習,可以在五天的時間裡有一個初步的禪修體驗。而且在春節期間,有別於過去吃吃喝喝,讓自己有一個心的開始。本來是希望趁著春節連假邀請爸媽一起來參加,不過因緣不俱足,就只好自己和演齊菩薩一起來參加。

        感恩三寶、 聖嚴師父、總護法師演定法師、諸位監香法師、內外護菩薩、各位一同參與這次禪五的菩薩們以及新春期間護持我們來精進修行的家人菩薩們。感恩大家一同成就圓滿這次的禪五。

        雖然上禮拜才參加青年禪七結束,回到工作崗位,接著回家過年三天,年初三再進禪堂參加新春禪五,身心狀態就退了很多,自己的功夫真是不到家。又回到前三天昏沉加妄念紛飛的過程,不過這次昏沉的情況比較嚴重,妄念倒是少了一些。過年作息不正常,進禪堂之後還是要加緊調整作息。在大眾精進的氛圍下,兩天初級禪訓班的課程內容結束之後,就漸漸清醒了。

        感恩大家,一場精進修行的氛圍是由大家共同促成,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對方的前一念,你精進我也精進,我精進你也精進。感恩大家。

        平常散亂的心很難發現自己一些細微的念頭,藉由打坐讓心漸漸靜下來時,一開始打坐出現的一些妄念,往往都是日常生活中在意的事情。這次禪期,接續著不久前剛結束的禪七,不經意地發現自己冒出了許多"不常見的"妄念,連自己都覺得很驚訝!「耶?我怎麼會這麼想?這不是我吧?」這些念頭多跟貪嗔癡相應,這難怪累積了這許多的微細念頭,不小心就變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和行為,行為做久了,就變成了自己的習性和性格。我慚愧我懺悔。

        在心漸漸沉澱之後,發現自己原來也不是一個什麼好人,只是剛好境界沒有現前而已。深深的覺得,不認真修行真的不行!一天念頭許許多多,生生滅滅,不知道有多少跟貪嗔癡相應?也不知道已經六道輪迴了幾次? 念頭不能自主、心不能自主、生死不能自主。
所以,
修行是自己的事,跟別人,跟環境,都沒有關係!
修行是自己的事,跟別人,跟環境,都沒有關係!
修行是自己的事,跟別人,跟環境,都沒有關係!

        到禪修公園戶外經行時,練習一次走一步,不管路多遠,把心貼在腳和地面接觸的感覺,周遭環境知道就好,一趟走過清清楚楚,但也沒留下什麼...回到禪堂打坐,一次坐一炷香,一次一個呼吸,但總是留住上一柱好香,期待著下一個好境,心不知道在哪裡?我慚愧!感恩演定法師適時地提醒!

        一天晚上的法師的Q&A,一位師姐膝蓋開過刀,裝的是人工膝關節,雖然經行和打坐膝蓋都會劇痛,但她仍然堅持坐蒲團打坐,隨眾經行。讓我起了好大的慚愧心!當天晚上就一直坐,腳再痛也不管,一直做到安板再繼續坐。安板後的禪堂格外的安靜,一片空曠,寧靜的感覺,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身體沒電了,起坐,回寮房睡覺。

        做晚課時,為了提起自己的精進心,就以日本跪坐的方式坐晚課,壓在屁股下的雙腿一下就麻了,知道但不處理它,繼續全心投入再梵唄唱誦上,背部熱熱的,知道但不處理它,。唱誦到《普賢菩薩警眾偈》—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突然覺得悲從心起,很想放聲大哭,為了繼續唱下去,忍住就讓眼淚一直流。我慚愧,我懺悔!

        一場精進禪七,其實是平常練習方法和修行的放大版,平常固定的打坐和練習方法是很重要的。平常的練習就像在織網,網織得越密,在精進修行時才可能會有一些小小的體驗。這次很慚愧,平常沒精進練習方法,可想而知,進到禪堂,方法也不會綿密到哪裡去...。

        新的一年,我們一起許個願:
彼此祝福不退初心,不忘菩提願。

                                                                                               演期 慚愧懺悔感恩迴向 頂禮

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心得] 20170118-0125 法鼓山天南寺青年禪七心得



        禪七的前一天下班前臨時有一份緊急文件要處理...,感謝在一旁靜靜等後我的秀蓮菩薩和子祥菩薩,讓我可以安住當下處理眼前的事,還要感謝同事貞穎菩薩和沛群老師幫忙,讓我請假進禪堂的這幾天可以放心。自從體會到想進禪堂參加精進修行,卻不能參加,無法自主的苦,就特別珍惜與感恩能夠參加禪七精進修行的因緣。

        感恩三寶,感恩 聖嚴師父、總護法師常義法師,諸位監香法師及小參法師。感謝所有內外護菩薩以及所有一同參與禪七精進修行的菩薩們。因為有大家才能一同圓滿這次禪七。

        進禪堂報到前的上午,處理很多繁雜的俗務,下午報到之後,就把一些俗務打包放在天南寺外頭。進到天南寺,報到安單好離進禪堂還有一些時間,就開始睡覺。平常身心太過勞累、緊張,除了工作還有地區辦事處的會議,好一陣子沒有固定做功課。禪期前三天,身體痠痛、大腿、小腿痠痛,心念方法無法相續,昏沉、妄念...工作的事還是不斷冒出來...。不過,很感恩總護常義法師,帶領大家做瑜珈動作的伸展,調身的時間縮短了好多。身體放鬆之後,心也慢慢放鬆了。
     
        加上出坡工作全心投入,不管身體疼痛,只管把眼前的事做好。洗完澡後,想到之前在《今生與師父有約(一)》看到一段「師父凡事以身作則,出外弘法的時候,不管是住旅館或飯店,離開時,一定把房間整理得乾乾淨淨,就像沒使用過一般...」,想要讓寮友也能使用到乾爽的衛浴,所以也學習師父的方式,每次洗完澡後,都蹲下身來用抹布把浴室地板、洗手台都擦乾;沒想到這個蹲下來擦地板的動作,雖然很酸、很痛,但卻讓身體、大腿、小腿原本的痠痛更快的消除了!我想,這應該就是利人便是利己吧。

        雖然照三餐睡加上瑜珈和出坡,睡眠和身體很快調好,後續打坐時,偶而還是會出現突然停電(無記,不清楚的狀態),用方法一下平穩、一下混亂,心力提不起來,體力也不太行...。一天三餐聽師父的開示,前不久剛發生的情況,下一次聽師父開示就得到解答了!記得在某一支坐香身心很安定...幾乎沒有什麼妄念...,突然有個妄念,內容是前些時候跟家人比較激烈的互動,這時「不管妄念,回到方法」怎麼樣都使不上,不斷地妄念...方法...妄念...方法...,越不管它,心越不安定,越加浮躁起來,所以就下坐拜佛懺悔。接著師父的影片和常義法師引導慚愧懺悔禮拜,深深覺得這些壞事,自己之前也曾經做過...。我慚愧,我懺悔。

        經過慚愧懺悔和感恩禮拜,心也安定下來,深深覺得自己人格不踏實,修行不切實際。梵唄唱誦時,全心投入唱誦,感恩三寶,感恩聖嚴師父,感恩自己的福報可以聽佛法和修行,幾次都哭到無法再唱下去。佛法是軟的!不是硬的!「用佛法感化自己,用行動感動他人」我慚愧,我懺悔。

        禪七的時間過得特別快,記憶幾乎是,早齋、午齋、藥石,一天一天過得好快,一轉眼就到最後一天的自由香,自由香前師父的開示,鼓勵大家以輕鬆、放鬆的心情,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入靜,頭部運動、三個深呼吸、七支坐法、全身掃描放鬆,呼吸自己找上門,數息,輕輕地放上數字,清清楚楚,覺得數字太重,放掉數字,隨息,呼吸變緩慢,風相,呼吸幾乎不見,不管它,繼續在方法上, 突然變亮了,前頭和後腦感覺熱熱的,熱熱的感覺聚集在頭頂,漸漸覺得身體溶解,覺得無比的開心,知道,再繼續下去,突然變得更亮,環境聲音變得很大聲,好像在耳朵邊一樣,突然「叮...」傳來,進入耳朵,耳膜震動...心動,覺知環境, 下坐,上廁所。走路時,感覺眼前的畫面好像定格一樣。感恩常心法師小參時的提醒,知道身體在打坐,讓我更能夠貼上方法。
        
        當心更安定的時候,我們的心就更有力量,可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平常的心太散亂,不是逃避就是抓取不放,心越安定,越能體會到一切自自然然,不需要多餘的造作。感恩一切使我成長的因緣,感謝一切讓我奉獻的機會。願生生世世修學佛法、分享佛法、鍥而不捨。



                                                                                              演期 慚愧懺悔感恩迴向 頂禮

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

[心得] 20161105 北台北家扶中心園遊會-法鼓山淡水辦事處義賣擺攤心得



「心靈環保義賣趣,禪悅油飯與大眾結緣,生活環保,跳蚤市場二手物品找新主人。托水缽體驗禪修放鬆專注。知福惜福培福種福,廣結善緣。處處觀音菩薩,聲聲阿彌陀佛。」





        法鼓山淡水辦事處為了接引更多人到地區來共修,進入淡水地區社區服務,參與北台北家扶中心的愛心園遊會,以義賣和認養攤位的方式為北台北家扶中心的學童募款。這個活動是由辦事處召委夫人—雅玲菩薩所發起。辦事處其他的悅眾菩薩們也一同響應,我們天字第一號大師兄—書祥菩薩提供200份遠近馳名的禪悅油飯和法喜豆干義賣,各悅眾菩薩們也提供自己家中用不到的物資和二手物作為跳蚤市場義賣物品,以及教聯會的丁老師和前任召委—秀蘭菩薩發想小遊戲,讓來參與園遊會的學童體驗專注與放鬆。現場也有轄召—建富菩薩和禪坐組的悅眾邀請和帶領民眾體驗拖水缽。這就是法鼓山淡水辦事處的向心力,齊心協力一同宣揚法鼓宗風。

        雖然自己之前平常比較常以禪修的方法和大眾結緣,這次的義賣擺攤活動因為帶領拖水缽的悅眾人數夠了,而跳蚤市場二手物資義賣攤位還缺人,所以就去幫忙義賣攤位。第一次做跳蚤市場叫賣,一開始自己對於叫賣這件事還有一些放不下,想著是與大眾結緣,希望佛法的好能讓更多人知道...漸漸地這些在意也就可以不那麼在意了!

        從志興菩薩身上也學到許多與大眾結緣的善巧方便,「二手物品義賣,所得全數捐給家扶中心」、「做愛心、賺功德」...等,吸引許菩薩來消費,除了讓許多還可以使用的二手物品找到新主人,還可以讓這些愛心義賣的款項幫助需要的學童們,我們也藉此機會分送108自在語小卡與大眾結緣。

        忙了一個下午,與大眾結緣,藉由二手物品義賣,推廣知福惜福,自己也體驗到種福培福的法喜。觀照自己內在的起心動念,同時也將祝福帶給大家。就如 星雲法師所主張弘揚佛法的「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感謝每一位與我互動的菩薩,感恩讓我成長的因緣,感謝給我奉獻的機會。祝福,處處觀音菩薩,聲聲阿彌陀佛。

                                                                                               演期 慚愧感恩 合十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心得] 20160508 法鼓山母親節「心靈環保Stop.Relax.Enjoy」活動心得


法鼓山每年的母親節這一天,在國父紀念館舉辦「萬人禪修浴佛」活動。今年是我第二年參加這個活動,但有不一樣的體驗。

當地區的菩薩們剛出捷運站,在樓梯口整隊,就聽到天邊傳來震震悶雷聲,心想「一場雷陣雨應該是躲不掉了。」這時大家也紛紛穿上準備好的白色透明雨衣,隨之,果然下雨了。在一陣忙亂中,那個當下,果巖菩薩立刻提醒大家「請大家體驗一下下雨的感覺,單純體驗雨打在雨衣上的感覺」,漸漸地,我也回到了自身的感覺上。我這次擔任地區舉牌帶隊的任務,一開始起步走時,走太快,讓後面的菩薩跟不上。「清楚放鬆,把腳步慢下來」師兄這樣提醒,我覺察到自己的心是緊的,慢慢地,我開始收攝自己的心以及放鬆身心,只跟著導引菩薩的指示前進。

小雨加上一點陽光,穿著雨衣是悶熱的,身體貼著雨衣那種濕濕熱熱的感覺,體驗呼吸,單純知道濕濕熱熱的感覺,持續放鬆。到達地區的定點之後,法師指示我們開始行禪,果元法師的引導很攝心,心隨著鐘聲以及引導,身心繼續放鬆。行禪間,只知道不要撞到另外一列的菩薩,其他單純在方法上,體驗腳步以及重心移動的感覺,持續放鬆,呈現孤立的狀態。

回到定點後,雨越下越大,繼續八式動禪。因為鞋子濕了,突然有一點緊繃的感覺,再將這個緊繃的感覺放掉,漸漸地,腳有沒有濕好像也沒那麼重要了。雨打在身上,讓心,不斷地回到身體的感覺,體驗雨打在身上,打在臉上的感覺以及身體動作的感覺,心持續的放鬆。知道有閃電,知道有打雷,知道有下雨,但心很安定。

持續在方法上,持續放鬆,突然覺得好像有沒有下雨都沒有關係,一切就是自自然然,一切現成。一直到活動結束,師姊和師兄來跟我說話,心依然很安定。因為家人有事要先離開,就跟著大眾,一步一步地往捷運站走。

這次活動是都市生活氛圍禪修的體驗,原來只要照顧好自己的心,時時刻刻都可以是禪堂。「任何狀況下,都要照顧好自己的心,保持內心的平穩與安定。」心不隨境轉,就是心靈環保。

感恩一切因緣,祝福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演期 感恩 合十

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心得] 20160311-0313 法鼓山三義DIY心靈環保中心地區助理監香培訓心得

感恩一切因緣, 常願法師、傳燈院禪坐會會長、所有內外護義工菩薩及所有一同參與地區助理兼香培訓的菩薩們,大家一同圓滿此次因緣。
去年6月到10月,我密集參加了幾次精進禪修活動,在那幾次的禪修中,體驗到禪修的好,好想告訴大家,禪修多麼的好,但是,知道的人卻那麼少,還有好多人誤解了禪修。因此,我發願護持禪修,願讓更多人也一起來禪修,願跟大家分享禪修的好。首先,第一步就是參與地區共修,和大家一同修行,藉由每周固定的禪坐練習,一起共修的師兄師姐們共同分享彼此修行的心得,聆聽 聖嚴師父的開示,從固定地區共修開始延伸到生活行住坐臥以及和其他人的互動時身口意的影響。
這次的地區助理監香培訓在三義DIY心靈環保教育中心,如DIY的精隨:要護持他人修行,首先要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從DIY照顧自己開始。雖然說是DIY,卻也一切現成,行住坐臥無一匱乏,感恩所有菩薩的護持。
培訓課程的安排,從心出發,從觀念開始,從方法與技能著手: 常願法師開示,建立大家正確的觀念,發長遠心、發願,就如同禪修一樣,步步踏實,持續不放棄、不中斷,照顧大眾的過程也利人利己。培訓活動中,例如不倒翁、法器練習,不斷地覺察自己的身心,與大眾的互動,同時也是鏡子的呈現,當自己放鬆,對方也會受到自己的影響跟著放鬆。「同理增強了溫度,溫度縮短了距離,關懷凝聚了彼此的心」支持與同理,也是助理監香們重要的任務,如何放下自我中心想法,支持與同理,慢慢地讓彼此感受到心的安定,體驗當下無事的自在。
過去我們常常會說,要接引誰,要教導誰,這次的培訓活動,體會到沒有人可以真正的教導「誰」什麼,除非「誰」自己願意;也就是說,唯有自己的身口意,行住坐臥,間接或直接的影響,讓其他人也發現:修行真是好啊!這樣的生活真是好啊!少煩少惱,少欲知足,關心他人的快樂和痛苦。自然地,大家受到影響,就會想要一起來修行,一起來分享修行的好,燈燈相續。
原來啊!快樂不是得到了什麼,也不是增加了什麼﹗而是「減少」減少了恐懼、減少了憤怒、減少了貪愛、減少了痛苦。當減少了一分,自然就多了一分的快樂。祝福,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演期 慚愧感恩 合十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心得] 20140314-0316 法鼓山天南寺精進禪二心得


        感恩一切善緣聚合,促成這次在天南寺精進禪二的因緣。感恩龍天護法,感恩常遠法師,感恩助理監香菩薩,感恩外護萬行菩薩,各位一起修行的師兄師姐護持,成就圓滿兩天的精進修行。從週五晚上至週日下午,兩天多的修行,讓我意識到要成就這樣的因緣是多麼的難得,若有任何一善緣未成熟,就無法成就這兩天的緣果。

        在參加過兩次禪二之後,每次看到萬行菩薩,心中就昇起一股感恩心,是因為他們的護持,才能讓大家有參加禪修活動的機會。在禪修期間的生活作息也受到他們的幫助。
如行菩薩道中所述:「如何成佛道?菩提心為先。何謂菩提心?利他為第一。」因此,我要發願,在這次的精進禪修後,下次換我來護持其他師兄師姐修行,幫助更多人離苦得樂。

       常遠法師提醒大家,要把每一次打坐都當成第一柱香,每一次呼吸都當成新的開始,單純地體驗它。禪二的第一天,我的妄念很多,精神不太好,常常昏沉。一直出現這樣的念頭:這樣的問題我上次打禪二時是怎麼克服的呢?我上一炷香這麼安定,為什麼這一炷香會散亂呢?等等妄念產生,若繼續順著妄念走,就會產生更多妄念,生成煩惱。若是回到方法,回到當下的體驗,體驗每一次打坐,每一次呼吸的感覺,就會覺得放鬆且清安。

    在生活上的體驗也是如此,每一天日復一日的生活,若是沒有細細察覺,會覺得每一天好像都是一樣的,出門時,穿一樣的鞋,背一樣的包包。若是靜下心仔細去察覺,就會瞭解每一天的念頭一直都在變化,外在的一切也一直都在變,即使每一天穿的鞋子、背的包包也都在變化,沒有一樣物質是恆久不變的,只要回到當下,體驗每一次的感覺,單純的體驗穿鞋子的感覺,包包背在肩上、提在手中的感覺,呈現心中無事的小我,就可以少煩少惱,心安平安,生活只有需要,減少想要,就是這麼簡單。

        雖然經過禪修修行的方法以及聽聞佛法得到一些觀念上的轉變,但也很慚愧自己習氣很重,還是常常忘記方法,跟著念頭妄念走,造成自己煩惱。猶如地藏經中所記載「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即便如此,還是要回到初發心,回到修行,不斷地修行,讓自己少煩少惱,幫助他人離苦得樂。

阿彌陀佛


演期 慚愧感恩 合十



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心得] 20140204 法鼓山義工一日心得


上法鼓山當義工的願望在今天實現了!

在2013年底在齋明寺打完精進禪二之後,就發願希望有機會可以到法鼓山的廚房(大寮)去當義工。為什麼呢?
第一是因為一直以來都想要學習素食料理,而且特別是法鼓山的素齋很好吃,所以想要學習法鼓山的素食料理,回家煮給媽媽吃,也許會因此而讓她改變對於素食口味的觀感,不會那麼排斥素食。希望藉由在廚房當義工,可以從旁學習一些技巧,所以選擇大寮當義工。
第二是因為在法鼓山的義工菩薩總是女眾菩薩多於男眾菩薩,而大寮通常是最忙碌的地方,所以想說要貢獻就要在最需要人的地方,所以選擇大寮當義工。

收假的第一天就如往常一樣,一早7點就在紅樹林捷運站對面的全家等車,只是今天要等的不是教職員專車,而是法鼓山義工專車。義工車約7點半左右到紅樹林捷運站,但因為有一位義工在奇岩站沒搭到車,所以請大家等候她,這一等車上其他的義工就開始東一句西一句,還真是馬上面臨境界考驗,自己也察覺到念頭起,所以趕緊回到方法:默念阿彌陀佛聖號。很快地,那位遲到的義工就到了,雖然車上其他的義工還是稍微唸了一下,不過大家也很快就放下了,經過這個前置的小境界,讓我體會到的是:當察覺念起,趕緊回到方法。

第一次到了法鼓山的廚房,什麼也不知道怎麼做,正好就是練習把自我放下,法師或其他義工菩薩教我做什麼,就去做什麼,隨時在方法中。進到大寮,大家都已經開始做事,有的人洗菜、切菜、洗水果、切水果,一片忙碌中,訊息也很多,一下要這樣,一下要那樣,還有很多重複的事情要做,很容易有念頭或妄念出現,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了。同樣地,只要察覺到妄念,就趕緊回到方法。

第一次在法鼓山當義工,一天下來最大的心得就是:「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工作,還是居家生活,常常會有很多妄念產生,有時會覺察得到,有時這個思緒不知不覺跟著妄念走,忘了當下本來應該注意的事,漸漸地演變成煩惱。因此,將禪修的方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當覺察到念頭昇起時,運用方法放掉妄念,或是可以問問這個念頭是從哪來?這個煩惱妄想不見,心就變得清明了。



演期 感恩慚愧 合十


2014年1月30日 星期四

[心得] 20131229-1230 法鼓山齋明寺精進禪二心得



首先要感恩三寶加持、感謝龍天護法、總護法師、監香法師、助理監香、義工菩薩等護助,讓我們在這麼寒冷的天氣裡圓滿這次的禪二共修。

在這次上山來齋明寺之前,家人一直提醒我,天氣很冷,要多穿點。來到齋明寺,慈悲的果舟法師也不斷地提醒大家,山上天氣很凍,要多注意保暖。確實,修行是需要一點勉強的,身處於安逸的環境中,很容易就會散漫、怠惰,在艱困的環境中,時時不斷提醒自己,心不隨境轉,回到方法。

打坐時,腳酸、腳痛、腳麻是大家常常會遇到的問題,很多人也常會因為這個問題而中斷的打坐,記得當時在初級禪訓班時,法師教導大家,用方法來對治腳痛。在這次禪修中,我的體會是,不要管它(痛的感覺),它只是身體的一種感覺,不給名詞不給比較,回到方法。漸漸地,腳痛的念頭就會少了很多。

第二天早上起板大概4點半左右天還沒亮,從寮房往禪堂的路上黑漆漆的,看不到前方的道路,心裡起了一個念頭,不知道前方的道路怎麼樣,地上溼溼的不小心滑倒怎麼辦?但擔心也無濟於事,還是注意腳邊可以看到的路有沒有踩穩比較實在。然後將心情安在當下,感覺每一腳步踩出去的感覺。讓我體會到如《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自己太多時候在擔心未來的路不知道怎麼前進,而忘記最重要的是把現在腳邊的路一步一步踏實的走好。

從法鼓山的初級禪訓班之後,這一次是我第一次在齋明寺打禪,接著希望還有更多的機緣可以跟各位師兄師姊們一同禪修,同時,也希望有機會可以到法鼓山來當義工,更發願今年有機會可以打一次禪七。

還記得一個畫面,今年在法鼓山參加皈依大典,方丈和尚果東法師關懷大家時,用可愛渾厚的雙手招呼著大家並說,常回來喔!當時,還以為果東法師只是希望大家有空要常回法鼓山走走,常到法鼓山一起參加共修,後來自己有了更加一層的體會,果東法師是勉勵大家,常回來,常回到當下,回到方法,常回到學佛修行的初發心。

阿彌陀佛


演期 感恩 合十